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幕墙洒在空荡荡的展厅地面上,像给地板镀了一层金箔。刘好仃站在展区中央,手里还握着对讲机,但频道里已经没了声音。
他低头看了眼表,五点四十分。活动结束了,可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小林呢?”他环顾四周,发现她正蹲在角落里收拾散落的宣传册。
“在这儿!”小林抬头应了一声,把几本折皱的资料塞进纸箱,“这些还能用吗?”
“能。”刘好仃走过去,顺手帮她压了压箱子口,“不过咱们接下来的重点不是整理场地。”
“你是说反馈收集?”小林一边贴标签一边问。
“没错。”刘好仃点头,“客户来过了,体验了,也下单了。现在得听听他们怎么说。”
小林愣了一下:“我以为活动结束就完事了。”
“哪有这么简单。”刘好仃笑了笑,“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反馈就是市场的声音。”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们从哪儿开始?”
刘好仃拿起手机翻了翻今天的订单记录和现场问卷数据:“先设计一份统一的问卷,再分头行动。你负责重点客户走访,我来盯线上反馈和匿名意见。”
小林一听要跑客户,眉头微皱:“可有些客户今天都没怎么说话,会不会……不愿意开口?”
“那就得看你怎么问了。”刘好仃拍拍她的肩膀,“别急着上问题,先聊聊他们的使用场景、关注点,再自然过渡到反馈。”
小林点点头,眼神坚定了一些:“明白了,我这就去准备一下。”
刘好仃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心里踏实了不少。这姑娘虽然年轻,但做事认真,肯动脑筋。
他转身走向办公室,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份文档,标题写着:市场反馈问卷(初稿)。
设计问卷的过程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员工们围坐在会议桌旁,七嘴八舌地讨论内容设置。
“‘您觉得我们的产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问题是不是太泛了?”小赵皱眉,“客户可能会直接写‘都挺好’。”
“那改成‘最希望我们优先改进的产品功能是什么?’”小张建议,“这样更具体。”
“也不够直观。”刘好仃插话,“不如列出几个选项,比如隔音效果、颜色选择、安装便利性,让客户勾选。”
“那要是客户想提别的怎么办?”小李问。
“加个开放式问题呗。”刘好仃笑了笑,“‘是否有其他建议或需求?’放在最后,既不干扰主流程,又留足空间。”
大家纷纷点头,气氛活跃起来。
但随着讨论深入,分歧也逐渐浮现。
“这个‘满意度评分’是1-5分还是1-10分?”小赵问。
“我觉得5分就够了。”小林说,“太细的话,客户可能随便填。”
“但太粗的话,信息量不够啊。”小张反驳。
争论持续了好一会儿,刘好仃终于出声:“统一用5分制,简洁明了。我们不是学术研究,是实用型调查。”
众人这才达成一致。
接着又是语言风格的调整——
“‘是否满意本次服务流程?’这种说法太正式了。”小李指出,“客户看了会打哈欠。”
“改成‘你觉得我们这次接待怎么样?’”小林提议,“更口语化。”
“再加个表情符号栏,笑脸、普通脸、哭脸,视觉引导。”刘好仃补充。
最终,问卷定稿:
感谢参与本次活动!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请花两分钟填写以下简短反馈:
您对我们产品的整体满意度如何?(1-5分)
哪些方面让您印象最深刻?(多选)
□ 外观设计
□ 安全性能
□ 环保材料
□ 使用场景展示
最希望我们优先改进的产品功能是?
□ 隔音效果
□ 安装便利性
□ 色彩选择
□ 其他(请说明)
对下次活动有什么期待?
(开放回答)
是否愿意接受后续回访?
□ 是
□ 否
“搞定。”刘好仃按下保存键,转头看向众人,“明天早上九点前,每人领二十份任务,电话+微信双线推进。”
小赵苦着脸:“刘哥,能不能少一点?”
“不行。”刘好仃斩钉截铁,“时间紧任务重,客户热度不会保持太久。”
小林忽然举手:“那个‘色彩选择’的问题,好像很多人跳过没答。”
“注意到了。”刘好仃点头,“等数据出来,我们再分析原因。”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刚到厂门口,就看见小林一脸郁闷地站在意见箱旁边。
“怎么了?”他问。
“没人投。”小林耸肩,“连个纸条都没有。”
“昨天不是贴了标语吗?”刘好仃走近箱子,上面写着“您的声音,我们听见”。
“可能是怕被认出来。”小林低声说,“大家都担心实名反馈会被针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