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赶回宫中参加早朝,楚稷顾不上休息,将昨夜之事向林如海简述。
林如海皱眉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高丽与异族无异,历史不乏反叛先例。
如尘虽在大乾长大,血统终归不同,王爷需多加防备。”
楚稷淡然一笑:“先生无需担忧,如尘是否真心归顺并不重要,高丽的结果早已注定。
我只需他暂时协助,即便有变,也在掌控之中。”
他又补充道:“而且,我不会给他妄动的心思,大乾发展迅猛,待高丽真正有所图谋时,它已不复存在。
毕竟人人都有情感,而情感便是制胜的关键。”
“我给了他一次做人的机会,若是他自己不珍惜,那也是无话可说。
他选了怎样的路,就该自己承担后果。
此次灭佛行动势在必行,户部也必将有所收获。”
林如海感慨道:“王爷果然非同一般,用人的眼光已有大家风范。
既然王爷胸有成竹,那下官便不多言了。
不过,王爷先前提及的商税事宜,是否可以开始推进?”
实现大乾真正的繁荣,商税的重新制定不可避免。
林如海对此提议十分赞同,甚至提出了一些比楚稷更为激进的建议。
楚稷却摇头道:“目前还不是时候,再等等吧!待后金与蒙元 ** ,父皇以凯旋之姿归来时,满朝文武又有谁敢反对?若此时提出,恐怕还未实施,就已经引发巨大争议了!”
满朝文武,特别是文官们表面上虽斥责商税,但实际上各家都有自己的产业。
而他们背后家族的生意更是庞大。
这也是为何商税难以征收,即便是太上皇和雍和帝也需谨慎行事。
二人继续谈了一会儿,这时朝会时间已到。
实际上,朝会上真正需要商议的事并不多,除非有突发状况,否则都是先私下沟通确定大致方向,再于朝堂上“讨论”
。
今日也是如此,处理完几件小事后,林如海上前躬身道:“陛下,昨日神京城内药王庙发生一件怪事。
原本普通的寺庙竟藏匿数百壮年男子及女子,更令人震惊的是,主持马道婆竟是高丽派遣的暗探!锦衣卫搜查出赃银数百万两!”
刑部尚书庞瑜也严肃地站出来补充:“经审问,这些年药王庙向高丽输送了大量金银,数量远超千万两,人员包括数千青壮与年轻女子。
马道婆的任务便是刺探我朝机密,并贿赂官员。”
“我手中有名单,上面详细记录了一些官员因收受药王庙贿赂或泄露情报的罪证。
恳请陛下下令,允许刑部抓捕这些 ** 官员!”
雍和帝忍住笑意,理解庞瑜夸大数字的目的在于引发关注。
关于官员受贿或售卖情报之事虽属实,但并未夸大其词,数额也有限。
如今不过是敲山震虎,促使与满金合作的内奸加速行动,从而推动灭国计划!
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昨日大家已知晓此事,但此时仍需假装震惊。
演戏岂能只靠一人?!
雍和帝“震怒”
道:
“什么!朕眼皮子底下竟有这样的事发生!上千万两白银,如此多的青壮劳力和女子,你们现在才察觉?难道朕是昏君,是 ** 之君吗?”
群臣慌忙跪地,齐声请罪。
雍和帝冷声道:
“庞爱卿,速回刑部签署诏书,抓捕涉案官员,严加审问!是朕哪里亏待了他们,还是大乾亏待了他们!一群忘恩负义的东西!”
“遵旨!”
庞瑜领命后便倒退着退出殿外,他知道今日并非他的主场,何时进退,这些老臣早已心中有数!
雍和帝脸色阴沉,刚欲开口,大皇子楚秀抢先说道:
“父皇,高丽野心勃勃,竟派暗探窃取机密!儿臣请求领兵攻打高丽,彰显大乾国威!儿臣愿亲率大军,替父皇和大乾讨伐逆贼!”
雍和帝嘴角微抽,心想这老大果然被教坏了。
还未等他看向楚稷,楚稷便站出来说道:
“大皇兄体恤父皇,关心国家命运,臣弟深感理解。
只是如今大乾正逢灾年,国库空虚,建议先发国书谴责,不宜贸然开战。”
楚秀厉声斥责:
“荒谬!现在国库何来空虚?!你分明是胆小怕事,不敢担责!父皇,儿臣虽无太大本事,却愿为国效力,为父尽孝!恳请父皇允许,让儿臣出征!”
满朝文武皆惊愕,心道这大皇子今日怎这般强硬?
楚稷却清楚,老大这是急了!
眼下他在市舶提举司难有作为,因皇家银行 ** 于六部之外!
楚稷深得宠爱,楚秀心中难免忧虑。
他虽有罪过却未受罚,这更让他不安。
林如海站出言道:"国库已捉襟见肘,明年的春耕、赈灾、军备及道路修复都需要钱粮,如何还能应对与高丽的战事?"
霍州也附和道:"林大人所言极是,国库难以支撑大战。"
众官员皆表赞同,大皇子脸色阴沉,刚欲开口,却被喝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