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走下御座,来到二人面前:“如今朕已登基,你们不可懈怠。
黄昏改制后的情报司直接归朕管辖。
李大任司长,正三品;贾芸任督查,亦为正三品。"
李大与贾芸立即躬身应道:“臣领旨!”
离开皇城后,贾芸拱手贺道:“李兄贺喜,跻身三品。"
李大笑着回应:“同喜,芸兄也是一样。"
两人相视一笑,深知凭他们的出身,三品已是顶峰,除非建功封爵。
李大和贾芸离去后,贾环又召见常贵与郭达。
二人激动地上前跪拜:“臣,给陛下请安!”
这是贾环即位以来首次召见他们,作为心腹,二人对此深感荣幸。
贾环打量着二人,自执掌锦衣亲军,他们始终忠诚无二,该有所嘉奖。
于是笑道:“你们追随朕多年,忠心可鉴。
今封常贵为锦衣亲军指挥使,正三品;郭达为指挥同知,从三品。
另封常贵为三等男,郭达为四等男,皆世袭罔替。"
常贵与郭达闻言惊喜万分,连连叩首道:“臣必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贾环笑着示意常贵和郭达起身,说道:“只要你们始终如一,忠于职守,这不过是开始罢了。"
常贵和郭达恭敬地回应:“臣等必定不负圣望,清除所有威胁陛下皇权的障碍!”
坤宁宫内,黛玉身着皇后常服,明黄色的裙子上点缀着织金牡丹,头戴九尾凤钗,坐在主位上微笑看着殿中嬉戏的孩子们。
小吉祥坐不住了,对追逐中的珺姐儿说道:“珺姐儿,我们去御马监看看大白他们吧。"
珺姐儿听到后兴奋地说:“好啊,去看看大白有没有被欺负。"接着转向黛玉问道:“大妈妈,我们可以去看大白吗?”
茉姐儿也附和道:“大妈妈,茉姐儿也很想念大白他们。"
黛玉笑着答应:“当然可以,不过要带上更多的人。"
孩子们欢呼雀跃,齐声喊道:“太好了!”
宝钗轻笑说:“皇后娘娘,就让他们去玩吧。
林妹妹叫起来确实更自然。"随后抿嘴一笑。
黛玉嗔怪道:“宝丫头别取笑我,这二十几天把我愁坏了,我不喜欢这些琐事,你们得多帮我才行。"
宝钗闻言笑道:“皇后娘娘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宫里的一切当然由您决定,我们怎敢越权!”
黛玉浅浅一笑,对宝钗说道:“宝丫头,还是照着在宁国府的样子来就行。
我会和环儿商量,给你协理六宫的权利,你可别偷懒啊。"宝钗听后白了黛玉一眼。
大明宫,养心殿。
贾环注视着底下的张廷玉等阁臣,低声说道:“神京城的路得修修了,不然每到雨季,好多地方都会积水,出行不便。"张廷玉听后眉头微皱,说道:“陛下,修路虽好,但近年来灾荒不断,百姓刚有起色,再征民夫恐怕不合适。
况且国库也不充裕,陛下还是慎重考虑,等过两年再说吧。"陈廷敬也附和道:“陛下,张相说得对,现在不宜加重百姓负担。"
林如海接着说:“陛下,国库确实紧张,这件事还需再斟酌。"贾环闻言大笑,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说道:“诸位不必担心,这次修路的费用由朕的内库支出,而且不会征召民夫。
参与修路的百姓,朝廷会支付工钱,这既能改善神京城的道路状况,也能让百姓有所收益,有何不可呢?”
张廷玉等人听后心中一动,若是真如陛下所说,神京城的贫困家庭定能缓解困境,这无疑是个好主意。
况且动用的是皇上的私库,又不耗费国库银两,实在令人欢喜。
他们连忙躬身道:“陛下英明。"
贾环笑着对陈廷敬说:“陈爱卿,朕这里有一秘方,修路不仅能让道路牢固平稳,还能加固城墙,堪称神器。"说完,贾环让小顺子将秘方递给陈廷敬。
张廷玉和林如海也好奇地围了过来,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秘方能让陛下如此称赞。
陈廷敬看过方子后问道:“陛下,这上面的东西可信吗?”
贾环微笑点头道:“当然可信,朕骗你做什么?爱卿一试便知。"陈廷敬激动地躬身道:“臣这就让人去试验。"说完,他便匆匆离开,未及行礼。
张廷玉躬身道:“陛下,陈大人性子急躁,还请陛下莫要见怪。"贾环闻言笑道:“无妨,无妨,要是人人都像陈爱卿这般积极,朕该有多高兴啊,怎么会怪罪呢。"
次日。
神京城贴出告示,宣布修路工程启动,此次不征召民夫,上工者每日可获百文报酬,并提供两顿饭食。
城东、城西的居民只是观望,无人愿意为了区区百文日薪去修路。
然而城南和城北的百姓却热情高涨,一日百文,一个月便是三两银子,在贫困家庭眼中已是一笔可观收入,更何况还有免费餐食供应,报名者络绎不绝。
“别挤!这次工程规模很大,需要很多人参与,大家都有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