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室内已点灯,贾环说道:“开饭吧。"
晴雯答应一声出去,不久便带着几个丫鬟进来摆饭,片刻间桌上摆满了南北风味的佳肴。
珍馐美味,应有尽有,寻常百姓家难得见到的水果也齐备。
贾环看着灯火通明的大堂,又瞧见屋内各色女子,心中感叹,这才是生活啊!
深夜,皇宫内。
御书房中,弘武帝端坐龙椅,手指轻叩御案,戴权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唯恐发出一丝声响打扰皇帝的沉思。
“戴权,你觉得蒙古犯边之事如何?”
戴权忙跪地道:“奴才不敢妄议国事。"
弘武帝瞥了戴权一眼,笑着斥道:“你这老东西,何必这么拘谨,这里只有我们两人,说说看,朕不会怪罪于你。"
戴权悄悄瞥了弘武帝一眼,低声说道:“陛下,蒙古入侵看似危险,实则只需守住雁门关便无虞。
雁门关驻守精兵二十万,粮草充足,且据城固守,蒙古人定会无功而返。
即便他们深入腹地,也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局面,蒙古大汗绝不会冒此风险,顶多在雁门关附近抢掠一番。"
弘武帝亦有此想法,张廷玉等阁臣之所以夸大其词,不过是为了避免雁门关附近的百姓受到牵连。
只要守住雁门关,就万事无忧,只是国库空虚,需动用内库拨款。
弘武帝虽然痛惜银钱,但对蒙古人恨之入骨,好在短期内罗刹人无力南下。
待朝廷恢复元气,必将狠狠教训这群蛮夷。
看着戴权,弘武帝问道:“你觉得这次领兵的人选如何?”
戴权额头冒汗,小心翼翼答道:“若论能力,宁侯最为合适。"他见弘武帝面无表情,继续说道:“不过宁侯刚从山东回来,一路劳顿,确实需要休整。
不如让镇国公府的一等伯牛继宗出征。
牛继宗家学深厚,必能凯旋而归。"
弘武帝本打算让贾环领兵,但自从独掌大权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虽信任贾环,却不希望朝 ** 现新的权臣,这对未来的继承者不利。
因此,即使贾环对他有诸多帮助,但在弘武帝眼中,这远不及江山社稷重要。
解除贾环的军权,实际上是在保护他。
一旦贾环再立新功,他在军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即便将来无官职在身,也会令他人忌惮。
若自己不在世,后继之君未必能驾驭贾环,到时不得不提前解决贾环的问题。
弘武帝自认为此举是为贾环着想,不禁叹息道:“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
站在一旁的戴权极力隐藏自己的存在感,内心却暗自感叹:“**果然冷酷无情。"
次日清晨,王熙凤在贾母院中见到一个小尼姑正在和丫鬟们嬉戏,便走上前笑问:“智能儿,你师父静虚师太可来了?”
智能儿双手合十回答:“回奶奶的话,师父正在和老太太说话。"
王熙凤含笑走进荣庆堂,发现这里不仅有静虚,还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不禁好奇地问:“老祖宗,这位姑娘是谁?”
贾母笑着介绍道:“这是妙玉师傅,出身官宦之家,因身体欠佳,从小便选择带发修行。
如今师父已逝,静虚师傅前来安排,她也就前来投靠了。"
王熙凤仔细打量妙玉,只见她身穿月白色素袖袄,外套青缎镶边长褂,腰系涤丝带,下穿白色百褶裙,手执念珠,气质超凡脱俗,真是个绝世佳人,令人顿生怜爱。
妙玉察觉到王熙凤的目光,微微一笑后便将头转向一边不再言语。
静虚老尼讨好地说:“**夫人是否有合适的安置之处?这孩子实在可怜,我也只是受人之托,请您多多关照。"
王熙凤思索片刻后说:“倒是有一个不错的地方。"
贾母听后笑了:“不知是什么地方?若合适的话,你就帮她安排一下吧。"
王熙凤笑着回应:“老祖宗,三弟的园子里有个栊翠庵,是个极好的地方,也很适合修行。
不过那是东府的地盘,我不好擅自决定。"
贾母皱眉道:“那园子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进去的,必须得到环哥儿同意才行,不然他要是闹起来,我可应付不来。"
王熙凤自然明白贾母的心思,担心贾环不给面子让自己难堪。
于是笑着说:“老祖宗,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只要林妹妹点头,三弟必定答应。"
贾母顿时眼睛一亮,对王熙凤说:“还是你考虑得周到,鸳鸯,去园子里把玉儿请来。"
没过多久,黛玉带着紫鹃、芍药等四位侍女来到荣庆堂,举止优雅地向贾母行礼:“外祖母召玉儿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黛玉穿着白色翠烟衫,搭配散花水雾淡青色织金长裙,袖口绣着粉色莲花,银线点缀祥云图案,鬓边斜插一支金丝丹凤钗,行走间摇曳生姿,宛如翩翩起舞的凤凰。
身后跟着四位佩剑侍女,更显大家闺秀的高贵典雅。
静虚看得目瞪口呆,笑着问贾母:“老太太,这位 ** 是哪家的千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