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惯用的口头禅,将诸葛亮逗笑。
他咳嗽了几声,示意并无大碍:
“陛下无需担心,老臣感了风寒而已,医者已经开了药汤。”
刘禅很自然地替他拍了拍后背舒缓,这才坐下继续说道:
“相父之前不按时吃药,就连吃饭也时常忘记,恢复的自然慢。
没事,接下来朕就会坐镇这里,亲自监督相父按时吃饭,按时吃药!”
诸葛亮习惯性地用鹅羽扇扇了几下:
“陛下既然并不重视与贵霜的战斗,而在西域调动如此众多开山力士,
蒸汽拖拉机,百姓,也以数十万计。
原本还以为陛下要效仿武皇帝,大举进军,一举歼灭贵霜。
现在按照老臣的猜测,恐怕陛下又要在西域行修路之举了,对否?”
刘禅对诸葛亮鼓了鼓掌,并竖起两个大拇指:
“相父果然神机妙算。
正是如此,贵霜覆灭与否,从来不在朕的考虑在内。
他们伸进西域的手被砍断,此次西行征战,已经完成了大半。
而朕前出葱岭的大军,不过是朕保护西域向安息等方向商路的基地罢了。
南线继宗(张绍)他们,在冬日打通南中诸地,在莽荒之中开出一条道路,也不全为贵霜。
这一路平原众多,土地肥沃,都是绝佳的耕种土地。
斩断了贵霜伸向西域和身毒的手,朕才好慢慢炮制他们!
用战争的需要,来推进这条通路。
这场战斗,大汉从来没有把日益没落的贵霜放在眼里。
南北两线大军,只是两把钳子,把这个有野心的大国,死死按在那里。
这两支大军的存在,也是兴汉城的大营一个效果。
将可能的敌人,挡在国境之外。
而我们大汉,就会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心无旁骛地贯通南北这两条通路!”
诸葛亮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今天晚上是他吃的最饱的一次。
放下手中的碗,他询问道:
“陛下此次动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恐怕不只是修建一条道路那么简单,
恕老臣愚钝,如此大的规模,陛下所修道路,恐怕不简单吧?”
刘禅给姜维夹了一些羊肉,把自己嘴里的咽下之后,
这才拿着舆图,指着柳中城,车师,龟兹,乌孙等地说道:
“相父请看,柳中城这里有浅层石碳,现在已经在大规模开挖,同时闷制焦炭。
车师,龟兹有铁,南中等多地也是如此。
朕要用石碳,钢铁,商路,粮仓等重要节点,串出来一条用铁做的路出来!”
一旁的姜维恍然大悟道:
“陛下所说,可是码头矿山如今常用的铁轨之路?”
刘禅点点头,从地上翻出一根木炭,在舆图上画出一条条短线,
然后,在中原通往西域,通往北海,通往辽东,通往南中等地,画出一条条长线。
而可以在蒸汽轨道上载着重货奔跑的铁车,两人都已经熟悉。
这十多年,蒸汽拖拉机在农耕,矿山,运输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在铁轨上奔跑的大型蒸汽火车,载重能力之强,让诸葛丞相也为之咋舌。
这可不是普通人力可以企及的。
诸葛丞相就亲自观看了汉中铁矿从矿山到铁作之间拉矿石的蒸汽机车。
冒着黑烟的机械,一次竟然可以拉动十万斤(30吨左右)铁矿石!
简直就是神力!
这还只是最初的版本。
据说现在已经可以制作出能拉动三十万斤以上的大力车头了。
而主持建造的,自然就是丞相夫人,大汉第一个女司空,
主管工程建设与机械的才女,师娘黄月英。
就连张皇后,都是她的副手,
这些年来,工坊建设,机械改进,黄月英一直都在默默推进。
诸葛丞相自然知道这种能拉重物的蒸汽车头,还需要铁轨来配合。
之前只在一些短距离的矿山码头使用铁轨,自然是因为钢铁产量的制约。
而这些年的积累,大汉一统,没了许多的掣肘,集中兴建了多个超大型的铁作。
似乎真的按照陛下所说,可以具备大规模铺设铁轨的条件了。
诸葛亮想象了一下,蒸汽车头一次就可以装载足够五千人吃一个月的粮草,
用快马一样的速度日夜不休奔驰,这是何等的场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当年蜀道之难,几千大军调动,就需要数万民夫,动用大量车马。
一路人吃马嚼,运输十石粮草,能到汉中陇右,甚至剩不下一石。
陛下当年辛辛苦苦拓宽了蜀地金牛道,这才将汉中紧密联系了起来。
而之后的龙鳞计划,打通了各处乡村郡县,让百姓商队出行更加顺畅,也让朝廷无论是粮食收储,还是作战调度,都高效了数十倍。
漠南草原多地的木制轨道,已经极大方便了马车的行驶。
有了蒸汽动力的器械之后,大汉各方面的发展,更日新月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