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今日邀诸君前来,观便民仓,解仁利之道是其一。”
“其二,便是要定下这商税征收的——‘活法’!”
“自今日起,汴州试行‘浮动税制’!”
“浮动税制?”众商人面面相觑。
“不错!”杜衡掷地有声,“何为‘浮’?随天时、随地利、随商情而变!何为‘动’?非一成不变,乃灵活调节,共担风险,同享太平!”
“细则有三:”
“其一,基准税制,仍为‘十税其三’!此乃运河畅通、国泰民安之基石!”
“其二,若遇水旱蝗瘟等不可抗之大灾,经玄武阁会同工部、户部勘验核定,受灾区域当年商税——普降三成!以纾商困!” 算珠又一声脆响,仿佛为商人减去一分重担。
“其三,灾年所减之税,非朝廷恩免,乃暂缓!待丰稔之年,商路重兴,获利丰厚之时,则需在当年应缴税额之外——补缴上年所减之三成!此乃‘丰年补缴’!” 最后几字,杜衡说得格外清晰有力。
“灾年减三成…丰年补缴…”李万金喃喃重复。这法子…妙啊!灾年减税,是实实在在的救命稻草;丰年补缴,虽然多拿出去一些,但丰年本身利润就厚,且补缴的只是灾年减免的部分,并非额外重税,完全在可承受范围内!更重要的是,这传递了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朝廷并非一味索取,而是愿与商人共担风雨,共享繁华!这是将他们真正绑在了国运这艘大船上!
“此法…此法大善!”吴姓商人激动得声音发颤,率先喊了出来。
“杜阁主思虑周全!共担风险,同享太平!我等心服口服!”
“浮动税制…妙!实在是妙!如此,灾年有活路,丰年有担当!这才是长久之计啊!”
“口说无凭,立约为证!”杜衡的声音带着一锤定音的威严,“此乃《汴州运河商税征管及浮动税制试行约》,简称《汴州税约》!其上已详细载明浮动税制之细则、各方权责、核定流程!请诸君过目!”
吏员们将誊抄的《汴州税约》分发给每一位豪商。商人们迫不及待地凑到一起,仔细阅读起来。条条款款,清晰严谨,尤其是关于灾情核定标准和补缴流程的部分,写得极其细致,堵死了任何可能钻营的漏洞,更彰显了朝廷推行的诚意。
“好!条款清晰,公平合理!我李万金,代表江淮丝绸行会,签了!”李万金第一个朗声表态,提笔便在属于自己行会的那份契约上,郑重签下名字,并掏出随身携带的私印,蘸满殷红的印泥,用力盖下!
“签!”
“我代表江南米业签!”
“我代表淮北盐商签!”
“签!”
一时间,豪商们争先恐后,提笔签名,用印落款。
几乎在铜印落定的同时,便民仓外,千金渡方向,骤然响起一阵悠长的号角声!
呜——呜——呜——
这是运河漕船大规模启航的信号!
喜欢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我为大隋延运三百年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