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完了厚重的《开成石经》,讲解员又领着三人鉴赏了碑林中其他的瑰宝。其中,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其楷书结构严谨,气势雄浑,令人叹为观止。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则展现了“颜筋柳骨”中“柳骨”的风采,字迹骨力洞达,让天幕上下,尤其是那些书法爱好者们,看得如痴如醉。每一处转折,每一笔勾勒,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韵味,引得无数赞叹之声。
待将这些书法瑰宝一一细细品鉴之后,三人对这位学识渊博、谈吐优雅的讲解员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并支付了相应的报酬。讲解员含笑与他们道别,三人也结束了这场收获颇丰的碑林博物院之行。
告别了讲解员,走出了西安碑林博物馆,看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
三人先在路边小店买了几瓶冰镇的矿泉水。仰头饮下几口,提议道:“接下来,咱们去西安城墙!我们从上城墙永宁门怎么样?有仪式感!”
“行,那就永宁门吧。”林幼微笑着应道,随即又有些体贴地看向两人:“不过,从这里走到永宁门还有一段距离,我们也走了大半天了,要不还是打车过去吧?”
“嗯!”李今越立刻点头。
于是嬴政再次看到李今越熟练地掏出手机,在上面点了几下。不多时,一辆汽车便平稳地驶来,停在了他们面前。
车门打开,三人依次坐了进去。嬴政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中再次对后世的便捷发出感叹。他虽从小玄猫那里获得了些许现代常识,也大致晓得如何摆弄这“手机”,可每每亲身体验,仍旧觉得不可思议。
他默默回想着小玄猫先前传输给他的那些关于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又想起了吴首长临别时赠予自己的那些书籍。既然吴首长的书能够带回大秦,而小仙使也说过,他带回去的东西只能在他自己的时代使用,那么……
嬴政清了清嗓子,看向前排的李今越和旁边的林幼微,开口问道:“咳…晚些时候,二位可否带我去一趟‘书店’,我想购置些书籍。”
李今越和林幼微闻言,皆是微微一怔,显然没料到这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小家伙会主动提出要去书店。
不过转念一想,这孩子自打她们见到起,就一直表现得沉稳早慧,就连说话也是一副文绉绉的模样,想来平日里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而且,如今这个时代,虽然电子阅读十分便捷,但钟情于纸质书籍触感与墨香的也大有人在。
于是两人相视一笑,李今越开口道:“可以啊,我记得我做攻略的时候就有看到,咱们住的民宿附近,还有刚刚那个碑林博物馆旁边,都有不少挺大的书店,晚点咱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林幼微也含笑附和。
嬴政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满意的浅笑。此次的现代之行,他定要将后世的诸多知识,尽可能多地带回大秦。
不仅仅是那些神奇的科技造物,还有许多日常的便利之物。譬如昨日他用过的沐浴露、洗发水,还有那清洁口腔的牙膏,都比大秦现有的清洁用品好用太多。只可惜,他虽留意了那些瓶瓶罐罐上的文字,却对那些“成分”一窍不通,更不知其制作之法。今日若能去书店,寻到相关制造之法的书籍,那便是再好不过。
就在嬴政心中盘算之际,司机师傅已经驾驶着汽车,载着三人绕路来到了永宁门的正门之前。
三人依次下车。
嬴政抬头望去,即便心中早有预料,但在亲眼目睹这西安古城墙的刹那,瞳孔依旧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缩。
高大巍峨的城楼耸立在宽阔的城墙之上,青灰色的砖石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厚重。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城墙,如同一条巨龙般盘踞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着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磅礴气势。这般雄伟壮丽的城防,远非大秦以夯土为主的城垣可比。
眼前的青砖,嬴政并不陌生。可眼前的城墙,那连绵不绝、坚实厚重的青砖,数量何其庞大!若要用大秦的国力来修筑,单是这青砖所需的成本与产量,便足以让他深思。这绝非当下的大秦所能轻易企及。他此刻十分想知道,后世的王朝,究竟是如何解决这等浩大工程的物料难题?他们是如何调度资源,又是如何组织生产,才能满足这般惊人的需求?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浮现:莫非是烧制青砖的技艺,在后来的岁月里又有了了不得的精进?
而天幕之下,此刻亦是惊叹连连。
[乖乖!这便是后世的西安城墙?当真是固若金汤,雄伟非凡啊!]
[此等城防,莫说寻常兵马,便是攻城利器,怕也难以撼动分毫!]
[不知此墙是何人所督造?竟有如此手笔!]
明初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在看到这永宁门城墙的瞬间,眼中亦是精光一闪。他自然认得,这便是他此前下令,由耿炳文和濮英在唐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西安府城,并且亲自定下了长乐、永宁、安定、安远四座城门之名。只是,他虽下令修建,却还未曾亲眼得见其完工后的全貌。不曾想,这城墙竟被后世修筑得如此雄伟壮阔!一想到这横亘于天地间的雄关,乃是出自他手笔,一股难言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西安城墙的青砖是隆庆年间包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