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当暮钟?洞底幽光
武当山的暮钟在云层中回荡,顾清尘踏剑掠过金殿飞檐,青鸾剑穗上的器灵小清突然发出清鸣,羽翼间流转的金蓝双色光芒映亮了他眉间的玉符印记。阿蘅抱着药篓紧随其后,脚踝的北斗胎记与剑穗尾羽纹交相辉映,少女发梢沾着的幻月潭灵泉,在暮色中折射出细碎的星芒。
“顾公子,雷神洞的钟声比三日前低沉三分。”阿蘅望着山脚下渐次亮起的长明灯,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李明远真人的传音符,已有两日未回应。”
顾清尘点头,神识扫过雷神洞方向,发现本该纯净的乾阳之气中夹杂着一丝阴寒,宛如蛇鳞纹般的邪祟气息正顺着山岩缝隙渗透。他忽然想起在昆仑山镇山印获得的《天师秘录》,其中记载:“雷神洞底藏着初代天师的‘雷池阵图’,与太虚幽冥渊的九幽炉遥相呼应。”
三人在洞口落地时,赵小乙突然指着石门上的八卦纹:“顾师兄,符文在流血!”少年臂间的守界人残痕泛着银光,药篓里的雷稻穗无风自动,穗尖直指门内深处。
石门应声而开,潮湿的泥土气息中混着陈腐的符香。洞内石阶布满青苔,却被人为踏出一条清晰的小径,每隔十步便有一盏青铜灯台,灯芯跳动的火苗呈现出北斗形状,正是李明远真人的“天罡引路灯”。顾清尘的手指抚过石壁上的剑痕,认出那是父亲顾长风的笔法,墨迹未干处还带着淡淡金霞灵气。
“清尘,你终于来了。”沙哑的声音从洞深处传来,李明远真人扶着石笋站起,道袍上的北斗纹已残破不堪,右手紧紧攥着半枚玉符——正是二十年前李忘生前辈留下的阴符碎片。
## 二、洞底秘典?符文觉醒
雷神洞底的空间豁然开朗,直径百丈的洞穴中央,镇界鼎悬浮在离地三尺的位置,鼎身的北斗纹缺角处正缓缓渗出金光,与顾清尘眉心的玉符产生共振。顾长风背对着他们,正在用朱砂修补鼎身的裂痕,银发在烛火中泛着微光,腰间挂着的,正是顾清尘幼年遗失的速写本。
“爹……”顾清尘喉间发紧,二十年来第一次在地球见到父亲,却发现老人鬓角的白发比记忆中更多,脊背也微微佝偻。
顾长风转身,眼中闪过惊喜与担忧:“清尘,阿蘅,你们不该这时候回来。”他望向洞顶的石笋,那里密密麻麻刻满了星图,“三日前,玄霄的本体虚影出现在两界夹缝,地灵穴的祭坛……”
“我们在昆仑山激活了镇山印。”阿蘅上前,脚踝的胎记与鼎身缺角共鸣,三滴银血自动飘向缺口,“顾公子说,雷神鼎是七大法器的‘火脉’枢纽,需要守界人的血与巡界使的符共同唤醒。”
李明远真人忽然咳嗽,将阴符碎片按在鼎身:“二十年前,李忘生前辈用半枚玉符封印鼎心,如今玄霄的‘爽灵魂’正试图从鼎底的裂缝渗入。”他指向鼎底,那里隐约可见混沌气团在翻涌,“清尘,你可记得《黄庭经》中的‘雷火炼心诀’?”
顾清尘闭目凝神,神识沉入鼎心,只见《太虚符经》残页与地球《周易》卦象在鼎内交织,形成一个微型的两界熔炉。当他将紫气金光符与青鸾剑穗的剑意融合,鼎身突然发出清鸣,北斗纹缺角处竟显化出阿蘅的胎记虚影。
“好个双生道心。”顾长风轻叹,从怀中掏出一本焦黑的竹简,“这是李前辈临终前托我保管的《雷池秘典》,记载着初代天师与符师共铸雷神鼎的真相——鼎心藏着两界初开时的‘乾阳火种’,需守界人血引燃。”
## 三、父子重逢?心魔幻象
洞壁的烛火突然剧烈摇曳,顾清尘的识海被拉入一片混沌,眼前浮现出地球病房的场景:母亲颤抖着将他的武当拓片投入火盆,火星中飞出蛇形道纹,缠绕着太虚阿蘅的身影。少女脚踝的胎记在火光中忽明忽暗,耳边响起陈岩的分魂冷笑:“顾清尘,你护得住哪一界?”
“清尘!”阿蘅的声音穿透幻象,顾清尘猛然惊醒,发现自己的指尖已掐入掌心,鲜血滴在《雷池秘典》上,竟显化出两界重叠的护心镜。镜中,地球的道士们正在龙虎山布下太极阵,太虚的狐族在青丘点燃灵灯,每道光芒都与他掌心的符篆共鸣。
“爹,当年您和李前辈……”顾清尘望着父亲腰间的速写本,页脚未完成的青鸾剑穗与他手中的剑穗一模一样。
顾长风抚摸着鼎身的纹路,眼中泛起泪光:“二十年前,我与李前辈在葬龙渊分魂,他用剑穗护住你的灵脉,我用半枚玉符守住雷神洞。”他忽然指向洞底深处,那里有一道被封印的石门,门扉上刻着与青霄令相同的北斗纹,“门后是初代天师的‘雷池’,藏着贯通两界的灵脉枢纽。”
李明远真人忽然上前,将天师印按在石门:“清尘,唯有你的玉符与阿蘅的血,能解开这道‘双生封印’。当年李前辈说,雷池之水,可洗练两界修士的道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