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字梁道,是河东襄陵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喜欢玩打仗的游戏,还常常组织队伍。他的祖父贾习觉得他与众不同,说:“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将领。”于是口授给他几万字的兵法。
贾逵出身名门,但幼年丧父,家里很穷。冬天时,他连裤子都没有。有一次他去妻子的哥哥柳孚家过夜,第二天早上,他穿着柳孚的裤子就走了,因此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豁达豪爽。
贾逵最初担任郡里的小吏,后来成为绛邑的长官。郭援进攻河东时,所到之处几乎都被攻破,但贾逵坚守绛邑,郭援无法攻克。于是郭援联合单于的军队,对绛邑发起猛攻。眼看城池即将失守,绛邑的父老乡亲们和郭援约定,只要不伤害贾逵,他们就投降。绛邑城破后,郭援听说贾逵的名声,想让他投降,派兵劫持他。但贾逵毫不动摇。郭援的手下拉着他让他磕头,贾逵大声呵斥:“哪有国家的官员给贼寇磕头的道理!”郭援大怒,下令斩杀他。绛邑的百姓听说要杀贾逵,都爬上城墙喊道:“你们要是杀了我们的贤明长官,我们宁愿和他一起死!”郭援的手下也被贾逵的气节所感动,纷纷为他求情,贾逵这才幸免于难。
据《魏略》记载,郭援抓住贾逵后,贾逵不肯下跪,质问郭援:“温太守在这里当了这么久的郡守,不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郭援大怒,下令立即处死他。众将纷纷求情,贾逵被关在壶关的土窖里,上面用车轮盖住,派人严加看守。郭援准备杀他时,贾逵对看守说:“这里难道没有一个好汉吗?难道要让义士死在这种地方?”当时有个叫祝公道的人,和贾逵素不相识,但听到贾逵的话后,被他的正气所感动,于是在夜里偷偷把他救了出来,帮他打开枷锁,让他离开,但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贾逵曾经路过皮氏,说过:“争夺地盘时,先占据的地方就会获胜。”后来绛邑被围困,贾逵知道难以幸免,就派人偷偷把官印送回郡里,并且告诉他们“一定要抢先占据皮氏”。郭援攻破绛邑后,准备继续进攻,贾逵担心他先攻下皮氏,于是用其他计策迷惑郭援的谋士祝奥,郭援因此停留了七天。郡里按照贾逵的建议行事,最终没有被攻破。
据《孙资别传》记载,孙资曾被推举为河东的计吏,到许都后,向相府推荐贾逵说:“贾逵在绛邑时,带领官吏和百姓与郭援作战,虽然最终失败被俘,但他坚守正道,毫不屈服,他的忠言让众人敬佩,他的气节在当时也广为人知,即使是古代的贤者,也无法超过他。他文武双全,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据《魏略》记载,郭援被打败后,贾逵才知道救他的人是祝公道。祝公道是河南人,后来因为其他事情被判死刑。贾逵尽力营救他,但未能成功,于是为他改穿丧服以示哀悼。
贾逵后来被推举为茂才,被任命为渑池县令。当时高干造反,张琰准备起兵响应。贾逵并不知道张琰的阴谋,还去见他。得知叛乱即将爆发后,贾逵想回去,但又担心被张琰抓住,于是他假装为张琰出谋划策,让张琰相信他也是同谋。当时渑池县寄居在蠡城,城池的防御工事并不坚固。贾逵向张琰请求派兵修筑城墙。那些准备作乱的人都没有隐瞒他们的计划,所以贾逵得以将他们全部处死。随后,他修好城墙,成功抵御了张琰的进攻。张琰最终失败后,贾逵因为祖父去世,辞去了官职。后来,司徒征召他担任掾属,他又以议郎的身份参与司隶的军事事务。
曹操征讨马超时,来到弘农,说:“这里是通往西方的重要通道。”于是任命贾逵为弘农太守。曹操召见贾逵,和他商讨军事事务,非常欣赏他,对身边的人说:“如果天下的太守都能像贾逵这样,我还担心什么呢?”后来,贾逵怀疑屯田都尉藏匿逃犯。都尉认为自己不属于郡里管辖,态度傲慢。贾逵大怒,将他逮捕,列举他的罪状,打断了他的腿。结果贾逵被免职。但曹操心里还是喜欢贾逵,任命他为丞相主簿。
据《魏略》记载,曹操准备征讨东吴,但当时天降大雨,三军很多人都不愿意出征。曹操知道这种情况,又担心外面有人劝谏,于是下令:“现在我下令戒严,不知道要做什么,谁敢劝谏就处死。”贾逵接到命令后,对他的三位同事说:“现在确实不能出征,但曹操的命令是这样,我们不能不劝谏。”于是他起草了一份劝谏书,让三人都签了名,然后去禀报曹操。曹操大怒,将贾逵等人抓了起来,准备送进监狱,还要求找出主谋。贾逵立刻承认是自己主谋,然后主动去监狱。狱吏知道贾逵是主簿,没有立刻给他戴上刑具。贾逵对狱吏说:“快给我戴上刑具。上面的人可能会怀疑我还在附近,向你求情,现在肯定有人会来查看。”贾逵刚戴上刑具,曹操果然派人来监狱查看。后来曹操下令:“贾逵没有恶意,恢复他的职务。”贾逵年轻时是读书人,他广泛涉猎经典,只选取有用的部分。他最喜欢《春秋左传》,担任地方官时,常常亲自督促自己阅读,每月读一遍。贾逵在弘农时,和典农校尉因为公事发生争执,没有占到理,于是生了气,长了瘿瘤。后来病情加重,他请求医生为他手术切除。曹操很看重贾逵的忠诚,担心他活不下来,说:“我听说‘十个人割瘿,九个人会死’。”但贾逵还是坚持做了手术,结果瘿瘤越来越大。贾逵本来叫贾衢,后来改名为贾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