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参加过诗会活动,还挺有意思的。
不过参加两三次之后,他就发现,同样是秀才,小团体之间也是有鄙视链的,只是大家比较矜持,就算看不起对方,也不会在背后搞小动作,耍阴谋。
总体来说,县学的风气还是不错的。
大家比较淳朴,没那么多勾心斗角。
休沐这天,沈淮跟沈继业和沈七刀回家。
一到家中,沈继业立马将沈淮被载入县志的事情说了出来,黄氏和林氏听后,激动的手舞足蹈。
两人一个劲的夸沈淮,说他出息。
沈月和沈杏与有荣焉。
村中无秘密,此事很快传遍万秀村。
族中的几位叔公和沈四爷听说之后,纷纷上门询问真假,沈淮早有准备,掏出县志。
可惜,几位叔公都不识字。
沈四爷老花眼,压根看不清字,最后还是沈杨捧着县志,当众念出来给大家听。
遣词文绉绉的,很多人听不懂,沈林充当翻译。
“好啊,我们沈氏终于有出息的儿郎了。”老叔公热泪盈眶,“这可是县志啊,就算过了千百年,还是有人记住我们的。”
“这是我们沈氏的荣耀,必须告诉祖宗。”
沈继业听言,立即看了沈七刀一眼,顺势说道,“叔公,祖坟离的远,得翻越好几座大山,而且祖坟还分散在各个山头上,来回很不方便。
如今三郎去了县学,还要备考乡试,休沐的时间不多,一来一回很耗费时间,要不我们也学那些大户,把祠堂修建起来吧。
有了祠堂,有什么事情,我们也能及时告知祖宗。
上次三郎考中秀才,我们只是办了酒席,还没告知祖宗呢。”
修建祠堂?
几位叔公相互对视了一眼。
沈继业不管他们怎么想,继续输出,“还有族谱,族谱也很重要,得找人修起来。
现在族里也有好几个读书郎了,不管是族谱还是祠堂,我们都得规范起来,这样以后才好方便行事。
几位叔公觉得这个提议如何?”
一位老叔公说道,“祠堂这事,以前我们就想修建了,只是条件不允许。”
沈继业内心一喜,“只要大家同意,我们家可以出大头,另外,祠堂关系到整个家族的颜面,若是决定修建,必须搞好来。”
喜欢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