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1627年,木匠皇帝朱由校死球了,哦,不能叫死,得叫驾崩。
那时候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李冰还没到大明。
国不可一日无君,由于朱由校没子嗣,朱由校的五弟朱由检上台。
阉党势大,朱由检想要除去大字不识一个的阉党头子魏忠贤,于是重用东林党。
这天,李冰正在教导初一和苏诗雨学习数学。
“大人,不好了,有个大官要来了!”
“离县城只有三四里地了!”刘一刀边跑边喊。
“快,让老百姓们把粮食藏起来!”李冰赶紧命令衙役。
这群官吏可不是啥好人,各个贪得无厌。
就连挑粪的路过他们都得拿勺子舀出来尝尝味道。
连刘一刀都说是大官了,那这个官绝对有这个实力。
现在来的官除了来要钱还能干啥?
其实刘一刀的意思是让李冰这个假知县藏起来...
知府梁渊确实是想收税的,但是一路走来看到大地干旱,生灵涂炭便放弃了税收的打算。
知府(正四品。相当于市委书记,主管管辖内各个县的税收等一系列事情,人名为虚构。)
其实他也收不来什么税了,看着随行师爷递过来的资料一阵头大。
澄县王家庄的种粮都被前澄县知县张斗耀强征了,然后被王二这个狠人带着几百黑泥涂面的农民弄死在了县衙。
县衙粮库被起义的农民抢完了,更别说普通农民了。
种粮没了,自然没人种地了。
最重要的的是这个时候本该种小麦的季节,一滴雨没下,河道都快干枯了,就算有种子也没法种。
“贼老天!”
看不得人受苦的梁渊决定不看人间悲苦,决定直接去隔壁白水县。
知府梁渊对师爷说道:“本官刚到任,不仅得征税,还得给前任知县擦屁股?”
师爷在一旁算了一会:“是的,大人,并且你还得把官府粮仓被抢的粮食也征收了,不然窟窿补不上!”
“啊啊!!!”梁渊气的差点从牛车上摔下来。
梁渊皱着眉头:“那就是说我得搜刮百姓了?”
“这老天一滴雨不下,这上头还想要更多的杂税,这不是官逼民反吗?”
师爷在一旁小声说道:“王二已经造反了!”
“你闭嘴!”梁渊有些抓狂。
“闭嘴也要说,若是大人征不来税收,被阉党们参上一本,也会被革职查办,您要么强征被起义的农民杀死,要么不征收税被皇上砍头。”
“那我这颗脑袋左右都保不住了?”梁渊挑了一下眉毛。
“是的,大人!要不还是辞官回家吧,至少能保住脑袋。”
“我不回去!”梁渊在脑子中分析现在的情形。
“征税是行不通的,我会死的更快,找白水县知县借点吧!”
白水县城门
梁渊看着白水县城墙修补的痕迹,叹了一口气。
“这个白水知县糊涂啊,现在这种情况还让百姓服徭役,这不是逼着百姓造反吗!”
脑瓜疼啊!我不会一进城就被百姓乱刀砍死吧?
梁渊心想。
“大人,要进城了。”师爷在一旁说道。
“好,进城!”梁渊做好了心理建设。
梁渊带着师爷和十几个家丁走到了城门口。
守城的衙役们看到穿着知府官服的人进城,连忙迎接。
“这位是知府梁渊大人!”师爷给衙役解释道。
“大人,白水县的人好像受灾小一些,街上还有人!说不定您不用死了!”
“师爷,要不是你是我小舅子,我早踹你了!”
梁渊问领路的衙役:“我见这这白水县街上人来人往,与其他的县城比起来好很多啊!”
“这行人匆匆,是在干什么?”
这衙役正是牛二,早得到了李冰的指示,不管上官问什么,就两个字“哭穷!”
“大人啊,他们去领救济粮!您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受灾也很严重,要不是城里白员外救济,我们就活不下去了!”牛二对梁渊说道。
“看来你们城里这白员外可是个大善人啊!”梁渊点了点头。
“那可不,前几天白员外还给大家免费提供了糙米呢!”
梁渊跟着牛二去往县衙。
李冰一早就带着刘一刀在县衙大门等着了。
“下官李冰拜见大人!”李冰也不下跪。
梁渊也不在意,看着白水县的繁荣景象,不由得想起来这一路走来各县的悲惨景象。
“李冰是吧,我听说你发动豪绅,赈灾有功,我一定写个折子给你请功。”
“哪里,哪里,还是白员外知大体!”
闲话说完,该说正事了。
“李大人,不知县里赋税情况怎么样?”梁渊问道。
“大人呀,我这粮仓刚遭了山贼的洗劫,别说是赋税了,就是我,得靠白员外接济...”
李冰说的要多惨有多惨,就差没说自己饿死了。
“多亏了白员外慷慨解囊,才保住白水县这几万百姓啊!”李冰话锋一转给白员外扣起了高帽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