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并不是第一次走出白水县城。
每次出来都看到干裂的大地,荒芜的村庄,李冰就感到悲伤。
村子里的青壮大部分都跟着王二,种光道,郑彦夫造反了。
而老人们大部分都没撑过灾年。
算算时间这会王二应该在渭北各地劫富济贫了。
那边的巡检不知道会不会头疼!
“大人,我们要去哪里?”王六手里握着擦的锃亮的钢管问道。
“去西山工业区,看看他们造的砖窑和铁炉!”李冰说道。
大人果然是想造反啊,都准备开始私自铸铁了!王六看着李冰私造铁炉都不背人了。
当城墙建立好的那天李冰就招募了上百个匠人来西山建造制造水泥和制作铁的高炉。
李冰从贴吧里找到了一些制造高炉的图纸,打印出来给了城里有匠籍的郑有全。
今天正好看看进度。
两人来到一处正在施工的场地。
“大人,按照你给的图纸,我们正在建造炉子,在等几天就能投入使用了!”一个戴着蓝色安全帽的中年男子向李冰汇报。此人正是郑有全。
一个红帽子的的人看到李冰等人到工地上,
“帽子戴起!”
“你知道这是谁吗?”
“不管是谁,来到工地都得戴帽子!”
“这可是李大人!”王六说道。
郑树生也不废话,上前对着李冰的脑袋拍了下去。
“帽子戴起!”
王六急忙伸手挡住!
“放肆,你居然敢打李大人!”
“树生,这个不能打,这是李大人!”
“啊?”
“李大人也不行,来到工地就得戴起帽子戴起!”郑树生一脸倔强。
“还有你,帽子带起!”郑树生指着王六。
李冰赶忙接过郑有全递过来的白帽子,对这郑树生伸出了大拇指,
“干的漂亮!不管是谁来工地必须做好安全措施!”
戴着黄帽子的工人们在工地上忙忙碌碌的,高炉已经初见雏形了。
这些可是民生建设和军事建设的基础啊,与其累死累活的将东西搬到粮仓,不如就地取材,提升白水县的制造水平。
运些知识可比运些砖头铁块方便的多!
李冰清楚的记得苏诗雨那惊呆的眼神。
也不枉自己辛辛苦苦抄书,从幼儿园拼音到小学三年级的知识都给到苏诗雨和初一这两个小老师了。
至于这些工人,只要安排怎么干就行,不用解释太多。
反而给郑全有解释有些麻烦,只能给他说这个从是海外攘夷那里得来的技术。
谁还能查证不成?
李冰在工地上转了一圈。
看着施工进度,李冰很是满意。
“郑大叔,你记住,不要偷工减料,不许克扣匠人们的伙食!这些建筑可是关系到我们以后生死的!”李冰严肃的说道。
“放心吧,就凭着大米管饱,偶尔大人还送来肉食,这些工人们感激还来不及呢!”郑全有笑着说道。
原本是贱籍的郑全有摇身一变,成了西山工业区的副区长,可把他激动坏了。
以至于现在住在工业区,连家都不回了,工业区建造速度快跟他脱不开关系。
“郑大叔,你可得多休息啊,别把自己累坏了!”
“不累,不累。李大人对我恩重如山,如果不是那天大人提前给我粮食,只怕我家小孙子早挺不过去了!”
“如今能帮到大人,小的真是感觉太好了!”郑全有满脸感激。
“得加快进度了,等到天气寒冷,会有更多的灾民被裹挟,有了水泥,我们就能建造更高,更坚固的城墙!”
“郑大叔,你也不想你的家人挨饿吧!”李冰说道。
“呃,李大人说的是。”
“你把认识的匠人都喊过来,人多力量大嘛。”
“大人,我认识不少匠人,可是这户籍在白水县的都在这里了,如果这都不够可如何是好啊?”郑全有挠了挠头。
“那澄县呢?如果说澄县的匠人被王二杀了,或者裹挟着造反了呢?”
“毕竟王二都造反了,带走一些匠人很正常吧?”李冰循循善诱。
“大人,你是说王二杀了澄县知县之后又专门带走了一批有匠籍的人吗?”
“对,这很合情合理嘛!”
毕竟郑全有也活了大半辈子,当下便明白了李冰的想法。
“我现在就去澄县看看这些老朋友们死了没!”
“嗯,记得躲着点澄县新任知县。”
“我知道了。”
李冰和郑全有走出西山工业区。
“王六,你找两个兄弟陪着郑大叔去一趟澄县,多带一些大米。”
“是,大人!”
......
“帽子戴起!”远处传来了郑树生的声音。
澄城县城。
斑驳的城墙,破败的屋舍,无不诉说着前段时间起义军的战绩。
给了守城士兵一点铜板,顺利进了县城。
不一会,郑全有和王狗蛋的等人来到匠户所在的街道。
这条街道住着铁匠,木匠,火药匠等匠籍的匠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