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总管连忙点头称是:“陛下所言极是,工部尚书那可是尽职尽责,不过老奴听说,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像是有些地方的乡绅富户不愿让出土地,阻碍工程进展,还是当地的知府大人巧妙周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化解了这些矛盾。”
林羽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这些乡绅富户,只顾自身利益,却不顾国家发展和百姓死活,实在可恶。不过好在地方官员处理得当,卓总管,你吩咐下去,对于这些在兴修水利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官员,要论功行赏,不可埋没了他们的功劳。”
“老奴遵旨。”
卓总管应了一声,接着又说道,“陛下,如今商业繁荣,百姓富足,这文化方面是不是也该多些举措呢?老奴听闻,最近有些文人墨客在茶馆酒肆中讨论,说是希望朝廷能多举办些诗会文会之类的活动,也好让我朝的文化之风更加昌盛。”
林羽略作思索后,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许:“这倒是个不错的提议,文化乃国之根基,理应大力发展。你传朕旨意,让礼部着手筹备此事,定要办得热热闹闹,让天下有才学之人都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
“老奴回去就去办。”卓总管领命后,又陪着林羽在街道上逛了一会儿,看着前方街道上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主仆二人的心中皆是一片欣慰与自豪,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国家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随后林羽来到一处农庄。田野里麦浪滚滚,农夫们正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一些孩童在田埂间嬉笑玩耍,捉着蚂蚱之类的小昆虫。
林羽走进一户农家小院,主人看到有陌生人来访,刚要驱赶却发现来人气质不凡。
林羽温和地询问今年收成如何,老农激动地说:“托当今圣上洪福,这收成比往年多了许多,交完赋税还能剩下不少粮食,够全家老小过上好日子喽。”
林羽听后甚是欣慰。他在农庄四处转了转后便回宫。
回宫途中,林羽心中已有了盘算,他打算召集大臣商议进一步改善水利设施之事,让来年的收成更加可观。
刚回到御书房,林羽换下这身书生装扮,换上便服。林羽和卓总管感慨万千。
正说着,公公前来禀报,有大臣前来觐见。只见一位年轻的大臣匆匆走入御书房,行礼后说道:“陛下,微臣刚从钦州以南巡视回来。如今这钦州,青州那边的乡村也是一片繁荣,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水利设施也运作良好,百姓们安居乐业,对陛下的英明决策赞不绝口。”
林羽转过身,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关切,问道:“哦?可有什么困难之处?”
大臣连忙答道:“回陛下,目前一切顺遂,只是有些百姓担心这丰收的粮食能否卖上个好价钱,还有些商人希望朝廷能再多开辟几条贸易商路。”
林羽略作思索后,神色坚定地说:“传朕旨意,令户部密切关注粮价,必要时进行调控,绝不能让百姓吃亏。同时,着商务部加快与周边国家的通商谈判,尽快开辟新的商路,促进贸易往来,让我朝的商业更加繁荣昌盛。”
大臣领命而去,林羽又转身望向京城,心中暗自思量:“朕定要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繁华,让我朝的百姓永远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
此时,城下的吆喝声、谈笑声似乎更加响亮了,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国家美好的未来。
翌日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气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来。
龙椅之上,林羽面色沉稳,眼神威严地注视着朝堂上的群臣,不动声色地掌控着全局。
大臣们纷纷进言,汇报着各项事务的进展。
“陛下,如今我朝水利设施完善,灌溉无忧,加之新稻种的推广,粮食产量远超往年,百姓家中粮仓充盈。”农业部尚书满脸喜色地说道。
商业部侍郎身着朝服,神色激动地出列,上前一步,双手恭敬地抱拳行礼后,高声说道:“陛下,臣要禀报商业方面的喜讯。如今,随着我朝道路网络的不断连接与完善,可谓是一通百通,各地的货物往来愈发频繁,那集市之上,整日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本国所产的精美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沿着这一条条商路,远销至周边各国,深受他国贵族与百姓的喜爱与追捧。与此同时,许多异域的奇珍异宝也如潮水般涌入我朝,像那西域的香料、珠宝,南洋的象牙、香料,还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良马、皮毛等,极大地丰富了我朝的市场。商业税的增长势头极为迅猛,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丰厚的税收源源不断地为我朝的各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实乃我朝繁荣之象啊!”
商业部侍郎的话刚落音,左丞相王奎便轻咳一声,缓缓出列。他身着一袭深紫色的丞相官袍,头戴官帽,脸上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傲慢神情,眼神轻蔑地扫了一眼周围,微微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商业虽有繁荣之象,但也不可盲目乐观。如今这商业看似兴旺,实则暗藏隐忧。大量异域商品涌入,我朝本土的一些产业必然受到冲击,长此以往,恐怕会动摇国本。臣听闻,不少地方的小手工坊主都在抱怨生意难做,甚至有些已经濒临倒闭,百姓生计堪忧啊。再者,这商业税增长虽快,但难保其中没有商人偷税漏税之举,若不加以严查整顿,恐怕会滋生腐败之风,坏了我朝的规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