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赫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在他看来,张禄这种纸上谈兵的言论,只会误国误民。
王奎见自己的幕僚被反驳,心中不悦,站出来说道:“公孙大人,钟将军,你们也未免太过于紧张了。齐国与我们多年来虽有摩擦,但从未真正爆发过大规模战争。此次说不定只是他们的一次试探,我们若是反应过度,岂不是显得我们盛乾胆小怕事?”
王奎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说服众人,他不想看到陛下在这场危机中过于倚重公孙御和钟离赫一派,从而削弱他们这一派的势力。
林羽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眉头越皱越紧。他深知王奎一派的心思,他们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真正为了盛乾的安危着想。
“王丞相,”林羽开口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齐国边境异动,绝非小事。我们不能拿盛乾的安危和百姓的性命去赌。加强防御,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至于外交和情报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多管齐下,我们才能在这场危机中占据主动。”
林羽目光坚定地看着王奎,心中暗自想着,必须要让王奎一派明白局势的严重性,否则朝堂之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这对盛乾来说将是巨大的隐患。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围绕着齐国边境异动该如何应对,大臣们各执一词。王奎一派的一位大臣站出身来,神色忧虑,拱手对着林羽说道:“陛下,恕臣直言。如今我盛乾已然连年征战,国库本就吃紧,若再大规模出兵应对齐国,这兵甲粮饷又从何处而来?”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引发了一阵小声的议论,不少大臣微微点头,显然对这一现实难题也深感担忧。
林羽听闻,微微皱眉,目光沉稳地转头看向沈岳,开口问道:“沈将军,此前山绒一战,他们答应的战争赔偿,何时能够到位?”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沈岳身上,大家都明白,这笔赔偿或许是缓解当前困境的关键。
沈岳身姿笔挺,神色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抱拳回应道:“回禀陛下,战争赔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目前,赔偿物资已经在云城分批汇集,部分战利品也已经在运往京城的路上。按照行程估算,预计半个月到一个月内,所有赔偿物资便能全部到位。”他的语气坚定有力,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自信。
林羽听后,微微颔首,神色稍缓,说道:“那就好。当下事不宜迟,前期先行出兵两万前去加强边境防御,兵贵神速,不可贻误战机。这前期的粮饷,便在盛乾南部的涿郡、广阳等地征集。”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朝堂众人,接着分析道:“涿郡、广阳靠近齐国这块区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作物产量颇高;人口众多,可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且处于交通要道,商业往来频繁,店铺林立,市场繁荣,是盛乾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和经济重心之一。所以,短时间内征集两万兵马的粮饷,半个月之内问题不大。待后续赔偿物资到位,以及其他地区的调配完成,后续兵员粮饷便能及时跟上。”
大臣们听了林羽的这番安排,纷纷陷入思考。有人暗自点头,认可陛下决策的合理性;也有人面露犹豫,心中仍有担忧。但无论如何,在这紧张的局势下,众人都明白,必须尽快做出行动,以应对齐国的威胁 。
王奎心中虽有不满,但见陛下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强行反驳,只能说道:“陛下圣明,臣遵旨。”但他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在接下来的行动中,为自己一派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话语权。
此时,朝堂上的争论仍在继续。一些大臣支持公孙御等人的观点,认为必须全力加强防御;而另一些大臣则受到王奎一派的影响,对大规模增兵表示担忧,担心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朝堂上气氛紧张,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林羽看着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感到一阵疲惫。他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朝堂的团结至关重要。若不能统一意见,盛乾将难以应对齐国的威胁。
“众爱卿,”林羽再次开口,声音提高了几分,“如今齐国压境,这是我们盛乾共同面临的危机。无论我们之前有何分歧,此刻都应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商议出最佳的应对之策。”林羽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希望能够唤起大臣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公孙御见状,再次站出来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各位大人,我们都是盛乾的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在这危急时刻,我们不应再为一己私利而争论不休。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和家园。”公孙御心中明白,此刻必须要稳定朝堂的局势,否则盛乾将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钟离赫也大声说道:“末将愿听从陛下和各位大人的调遣,无论前方有多大的困难,末将都将勇往直前!”钟离赫的话语充满了斗志,他的态度感染了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大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