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说道:
“咱们家正遭着这样的事,哪有功夫接待人。
随便找个理由把她打发走就是了。”
平儿说道:
“太太应该让她进来,她是姐儿的干妈,也得把这事告诉她。”
王夫人没说话。
那婆子便带了刘姥姥进来。
大家见了面,互相问了好。
刘姥姥见众人眼圈都是红的,也摸不着头脑,过了一会儿,便问道:
“怎么了?太太、姑娘们是不是想二姑奶奶了?”
巧姐儿听见提到她母亲,哭得更厉害了。
平儿说道:
“姥姥别说闲话了。
你既然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这件事。”
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把刘姥姥也吓了一跳。等了半天,刘姥姥忽然笑道:
“你这么伶俐的一个姑娘,没听过鼓儿词吗?
这上面的办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平儿赶忙问道:
“姥姥,你有什么办法?快说说。”
刘姥姥说道:
“这有什么难的,一个人也别让他们知道,悄悄地一走了之,不就没事了。”
平儿说道:
“你这说的是混话。我们这样人家的人,能走到哪儿去?”
刘姥姥说道:
“只怕你们不走,要是你们想走,就到我屯里去。
我把姑娘藏起来,马上叫我女婿找人,让姑娘亲自写个字条,送到姑老爷那里,他肯定会来的。
这样不好吗?”
平儿说道:
“大太太知道了怎么办?”
刘姥姥说道:
“我来的时候他们知道吗?”
平儿说道:
“大太太住在后头,她待人刻薄,有什么消息,没有人会主动告诉她。
你要是从前门进来,他们就知道了;
现在是从后门进来的,没关系。”
刘姥姥说道:
“那咱们说定时间,我叫女婿赶车来接姑娘。”
平儿说道:
“这可等不了那么久了,你先坐着吧。”
急忙进去,避开旁人,把刘姥姥的话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想了半天,觉得不太妥当。
平儿说道:
“只有这个办法了。
因为是为了太太,我才敢说。
太太就装作不知道,回头再去问大太太。
我们这边马上派人去,估计二爷回来也快了。”
王夫人没说话,叹了口气。
巧姐儿听见了,便对王夫人说道:
“只求太太救救我,等父亲回来,肯定会感激您的。”
平儿说道:
“不用说了,太太回去吧。回头只要太太派人照看屋子就行。”
王夫人说道:
“要注意保密!你们两个人的衣服铺盖是要准备的。”
平儿说道:
“得赶紧走才行,要是他们把事情定下来,回头可就麻烦了。”
这句话提醒了王夫人,王夫人说道:
“对,你们赶紧去办吧,有我呢。”
于是王夫人回去,故意找邢夫人说闲话,把邢夫人先稳住了。
平儿这边便派人去准备。她嘱咐道:
“别刻意避开人,要是有人进来看到,就说是大太太吩咐的,要一辆车子送刘姥姥走。”
这边又花钱买通了看后门的人,雇了辆车。
平儿便把巧姐装扮成青儿的模样,匆匆忙忙地走了。
后来平儿假装是去送人,趁人不注意,也上了车。
原来最近贾府的后门虽然开着,但只有一两个人看守,其他虽然还有几个家下人,但因为房子大、人少,空荡荡的,谁能照应得过来。
而且邢夫人又不体恤下人,众人明知这件事不好,但又都念着平儿的好,所以大家串通一气,把巧姐放走了。
邢夫人还在和王夫人说话,根本没注意到。
只有王夫人很不放心,说了一会儿话,悄悄地走到宝钗那里坐下,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巧姐。
宝钗见王夫人神情恍惚,便问:
“太太心里有什么事?”
王夫人便把这件事悄悄地告诉了宝钗。
宝钗说:
“太危险了!
现在得赶紧让芸哥儿去把那边的事情拦住才好。”
王夫人说:
“我找不到环儿呢。”
宝钗说:
“太太一定要装作不知道,等我想个人去让大太太知道这件事才行。”
王夫人点点头,任由宝钗去想办法找人。
暂且不说这边的事。
且说外藩原本是想买几个使唤的女人,听了媒人一面之词,所以派人来相看。
相看的人回去向藩王禀明情况。
藩王问起女方的家庭情况,众人不敢隐瞒,只好如实说了。
外藩听了,知道是世代功勋的家族,便说:
“不得了!
这是违反规定的,差点误了大事。
况且我朝觐已经结束,马上就要择日起程了,要是还有人来说这件事,赶紧打发走!”
这天,恰好贾芸、王仁等人来递送巧姐的年庚,只见府门里的人便说:
“奉王爷的命令,要是再有人敢拿贾府的人来冒充民女,就要抓起来治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