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想给她说个好女婿,又因为她叔叔不在家,我也不便作主。
她既然有福气配了个好姑爷,我也放心了。
这个月出嫁,我原想过去吃杯喜酒的,不料我家闹出这样的事,我的心就像在热锅里煎熬一样,哪里还能再到你们家去?
你回去说我问好,我们这里的人都请安问好。
你另外告诉你家姑娘,别把我放在心上。
我是八十多岁的人了,就算死了也算有福的了。
只愿她嫁过去后,两口子和和美美,白头偕老,我也就安心了。”
说着,不觉掉下泪来。
那女人说道:
“老太太也不必伤心。
姑娘嫁过去后,等回门九天后,少不了会同姑爷过来给老太太请安,到时候老太太见了才高兴呢。”
贾母点头。
那女人出去了。
别人都没在意,只有宝玉听了发了一会儿呆,心里想道:
“如今一天比一天过不下去了。
为什么人家养了女儿长大了一定要出嫁?
一出嫁就变了。
史妹妹这样一个人,又被她叔叔硬逼着嫁人了,她将来见了我,肯定又不理我了。
我想一个人到了没人理睬的地步,还活着做什么!”
想到这儿,又是一阵伤心。
见贾母这时才安定些,又不敢哭泣,只是闷闷不乐。
过了一会儿,贾政不放心,又进来看看老太太,见她好些了,便出来传赖大,叫他把合府管事家人的花名册拿来,一起点了点。
除去贾赦充公的人,还有三十多家,男女一共二百一十二名。
贾政叫现在在府内当差的二十一名男人进来,问起历年的家庭用度,一共有多少收入,该支出多少。
管总的家人把近来的支用簿子呈了上来。
贾政一看,收入不够支出,再加上连年宫里的花销,账上在外头借的钱也不少。
再查东省的地租,近年来上交的还不到祖上的一半,如今的用度却比祖上多了十倍。
贾政不看则已,看了急得跺脚说道:
“这可不得了!
我还以为虽然是贾琏管事,在家里总该有个把控,哪知道好几年前就已经寅吃卯粮了,还这样装体面,竟把世袭官职的俸禄不当回事,怎么能不败落呢?
我如今要想节俭,已经晚了。”
想到这儿,背着手走来走去,却毫无办法。
众人知道贾政不懂理家,干着急也没用,便说道:
“老爷也不用操心,家家都是这样。
要是统算起来,连王爷家都不够用。
不过是装装门面,过一天算一天。
如今老爷到底得了皇上的恩典,才有这点家产,要是一并充公了,老爷难道就不过日子了吗?”
贾政生气地说道:
“放屁!你们这群奴才最没良心,主子好的时候,任意开销;
到把钱弄光了,走的走,跑的跑,哪还顾得主子的死活?
如今你们说没被查封是好事,可知道外头的名声都坏成什么样了。
连根本都保不住了,还容你们在外头撑场面、说大话、骗人?
等闹出事来,往主子身上一推就完了。
如今大老爷和珍大爷的事,说是咱们家人鲍二在外头传播出去的,我看这人口册上并没有鲍二,这是怎么回事?”
众人回答道:
“这鲍二不在册档上。
先前他在宁府的册子上,因为二爷看他老实,把他们两口子叫过来了。
等到他女人死了,他又回宁府去了。
后来老爷衙门有事,老太太、太太们和爷们去陵上的时候,珍大爷代管家事把他带过来的,之后他又走了。
老爷好几年不管家事,哪能知道这些事?
老爷以为册上没名字的就只有他一个人?
却不知一个人手下亲戚就有好几个,奴才下面还有奴才呢!”
贾政说道:“这还了得!”
想要立刻清查,却一时无从下手,只好喝退众人,心里早有了主意,打算先看看贾赦等人的案子审理结果再做决定。
一天,贾政正在书房筹划,只见一人飞奔进来,说道:
“请老爷快进内廷问话。”
贾政听了,心里一紧,只好赶紧进去。
不知是凶是吉,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红楼白话版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红楼白话版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