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元妃没有子女,只谥号为“贤淑贵妃”。
这是皇家的制度,就不多说了。
只说贾府里的男女每天都要进宫,忙得不可开交。幸好凤姐最近身体好了一些,还能出来照应家事,又要准备迎接王子腾进京,为他接风贺喜。
凤姐的胞兄王仁知道叔叔进入内阁,也带着家眷来到京城。
凤姐心里高兴,她原本有些烦心事,现在有了这些娘家人,也就放下了,所以身体反而比之前好了一些。
王夫人看到凤姐照旧办事,又把一半的担子卸了下来,又眼看着兄弟进京,各种事情都放心了,心里也觉得安静了些。
只有宝玉原本就是没有官职的人,又不读书,私塾里的代儒知道他家里有事,也不来管他;
贾政正忙,自然也没有空去查问他。
本以为宝玉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天天和姐妹们尽情玩乐。
没想到他自从丢了玉之后,整天懒得走动,说话也变得糊涂起来。
就连贾母等人出门回来,有人叫他去请安,他就去;
没人叫他,他也不动。
袭人等人心里有鬼,又不敢去招惹他,怕他生气。
每天把茶饭端到他面前,他就吃,不端来他也不要。
袭人看他这样,不像是在生气,倒像是生病了。
袭人抽空到潇湘馆告诉紫鹃,说道:
“二爷这个样子,求姑娘给他开导开导。”
紫鹃虽然马上告诉了黛玉,但黛玉想着自己的亲事,觉得肯定是和宝玉的,现在见了他反而觉得不好意思:
“要是他来呢,毕竟小时候在一起玩,也不能不理他;
要是说我去找他,那绝对不行。”
所以黛玉不肯过来。袭人又背地里去告诉探春。
哪知道探春心里清楚海棠花开得奇怪,宝玉丢玉的事更奇怪,再加上元妃姐姐去世,料想家里不会有什么好事,每天愁闷不已,哪有心思去劝宝玉。
而且兄妹之间男女有别,只好过来一两次。
宝玉又总是无精打采的,所以探春也不常来。
宝钗也知道宝玉丢玉的事。
因为薛姨妈那天答应了宝玉的亲事,回去就告诉了宝钗。
薛姨妈还说:
“虽然是你姨妈说了这门亲事,我还没有最后答应,说等你哥哥回来再定。
你愿意不愿意呢?”
宝钗严肃地对母亲说:
“妈妈这话就说错了。
女孩儿家的终身大事是由父母做主的。
如今我父亲不在了,妈妈应该做主;
再不然,问问哥哥;怎么能来问我呢?”
所以薛姨妈更加疼爱她,说她虽然从小娇生惯养,但生来贞洁文静,因此,在她面前反而不再提起宝玉的事了。
宝钗自从听了这话,自然就更不提起“宝玉”这两个字了。
现在虽然听说宝玉丢了玉,心里也很惊讶,但也不好问,只能听别人说,好像这件事和自己无关似的。
只有薛姨妈派丫头过来问了好几次消息,因为她自己的儿子薛蟠的事情让她操心,只等哥哥进京,就好为薛蟠摆脱罪名;
又知道元妃已经去世,虽然贾府里忙乱,但凤姐身体好了,出来料理家事,也就把贾家的事情放下了。
最苦恼的就是袭人,虽然在宝玉面前低声下气地服侍劝慰,但宝玉就是不明白,袭人只有在心里暗暗着急。
过了几天,元妃的灵柩停放在寝庙,贾母等人去送殡了几天。
哪知道宝玉一天比一天痴呆,不发烧,也不疼痛,只是吃不像吃,睡不像睡,甚至说话都没有条理。
袭人、麝月等人更加慌张了,向凤姐回过好几次。
凤姐不时过来看看,起初以为他是因为找不到玉生气,现在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只好天天请医生诊治。
煎了好几剂药吃下去,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等到问他哪里不舒服,宝玉也不说。
直到元妃的丧事办完,贾母惦记着宝玉,亲自到园子里去看望他。
王夫人也跟着过来了。
袭人等人赶忙叫宝玉去迎接请安。
宝玉虽然病着,但每天还是会起床活动。
今天叫他去接贾母,他依然请安,只是袭人在旁边扶着他、指点他。
贾母见了,说道:
“我的儿,我还以为你病得怎么样了呢,所以过来看看你。
现在看你还是老样子,我的心也放下不少。”
王夫人自然也放心了些。
但宝玉并不回答,只是嘻嘻地笑。
贾母等人进屋坐下,问他话,袭人教一句,他说一句,和往常大不一样,简直像个傻子。
贾母越看越怀疑,便说:
“我刚进来看的时候,没看出有什么病,现在仔细一瞧,这病可不轻,简直是神魂失散的样子。
到底是因为什么得的病呢?”
王夫人知道事情瞒不住了,又看看袭人可怜的样子,只好按照宝玉之前说的,把他去南安王府听戏时丢玉的事情,悄悄地告诉了贾母一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