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等不及大夫来。
宝钗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浓浓地煎了一碗,给她母亲喝了。
又和香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过了一会儿,薛姨妈才稍微觉得安稳了些。
薛姨妈又是悲痛又是生气。
气的是夏金桂撒泼耍横,悲痛的是宝钗如此有涵养,反倒让她觉得可怜。
宝钗又劝了一阵,不知不觉薛姨妈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下来。
宝钗便说道:
“妈妈,你别把这些闲气放在心上。
过几天能走动了,去老太太、姨妈那儿说说话,散散心也好。
家里反正有我和香菱照看着,她谅必也不敢怎么样。”
薛姨妈点点头说道:“过几天再看吧。”
且说元妃病好之后,贾府上下都很高兴。
过了几天,有几个太监带着东西和银两前来,宣读贵妃娘娘的命令,因为家中人进宫探望辛苦,都有赏赐。
太监把物品和银两一一交代清楚。
贾赦、贾政等人向贾母禀报后,一起谢恩,太监喝了茶就离开了。
大家回到贾母房中,说笑了一会儿。
外面的老婆子传话说:“小厮们来回禀,那边有人请大老爷去说要紧的事。”
贾母便对贾赦说:“你去吧。”
贾赦答应着,退出去自己去了。
这时贾母忽然想起,笑着对贾政说道:“娘娘心里可着实惦记着宝玉,前几天还特地问起他呢。”
贾政陪着笑说道:“只是宝玉不太肯念书,辜负了娘娘的一番美意。”
贾母说道:“我还给他说了好话,说他近来文章有进步了。”
贾政笑着说道:“哪能像老太太说的那样呢。”
贾母说道:“你们时常叫他出去作诗作文,难道他都没写出来吗?小孩子家,要慢慢教导他,就像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吃成的’。”
贾政听了这话,连忙陪着笑说道:“老太太说得对。”
贾母又说道:
“说起宝玉,我还有件事和你商量。
如今他也长大了,你们也该留意找个好姑娘给他定下亲事。
这也是他终身大事。
也别管是远近亲戚,穷还是富,只要深知那姑娘脾气好,模样长得周正就行。”
贾政说道:“老太太吩咐得很对。但有一点,姑娘要好,首先她自己也要学好才行,不然不成器,反倒耽误了人家姑娘,岂不可惜。”
贾母听了这话,心里有点不高兴。
便说道:
“照理说,有你们当父母的在,哪里用得着我操心。
只是我想宝玉这孩子从小跟着我,我难免多疼他一点,耽误了他成人立业的正事,或许也是有的。
不过我看他天生模样长得还齐整,心性也实在,未必就一定没出息,会糟蹋了人家姑娘。
也不知是不是我偏心,我总觉得他横竖比贾环略强一些,不知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几句话说得贾政心里很不安,连忙陪着笑说道:
“老太太见过的人多了,既然说他好,有福气,想来是没错的。
只是儿子盼他成才的心太急切了些,或许竟和古人说的相反,倒是‘莫知其子之美’了。”
这句话把贾母也逗笑了,众人也都陪着笑。
贾母便说道:“你如今也上了几岁年纪,又做着官,自然是越历练越老成。”
说到这里,回头看着邢夫人和王夫人笑着说道:
“想他年轻时,那古怪脾气,比宝玉还要厉害一倍呢。
一直等娶了媳妇,才稍微懂了些人情世故。
如今只抱怨宝玉,我看这会儿宝玉比他还更懂点人情呢。”
说得邢夫人、王夫人都笑了,说道:“老太太又说起逗趣的话了。”
正说着,小丫头们进来告诉鸳鸯:“请示老太太,晚饭准备好了。”
贾母便问:“你们又叽叽咕咕说什么呢?”
鸳鸯笑着回明了。
贾母说道:“既然这样,你们都去吃饭吧,只留凤姐儿和珍哥媳妇陪我吃。”
贾政及邢夫人、王夫人都答应着,伺候摆上饭来。
贾母又催了一遍,他们才都退出去各自散去。
却说邢夫人自己走了。
贾政同王夫人进入房中。
贾政提起贾母刚才说的话,说道:
“老太太这么疼宝玉,终究还是要他有点真才实学,日后能考取功名才好,才不辜负老太太疼他一场,也不至于耽误了人家姑娘。”
王夫人说道:“老爷这话自然是应当的。”
贾政通过屋里的丫头传话说给李贵:
“宝玉放学回来,索性让他吃完饭再过来,就说我还要问他话呢。”
李贵答应了“是”。
宝玉放了学,刚要过来请安,只见李贵说道:
“二爷先不用过去。老爷吩咐了,今天让二爷吃了饭再过去,听说还有话要问二爷呢。”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像又打了个闷雷。
只得先去见过贾母,然后回园子吃饭。
三口两口吃完,急忙漱了口,就往贾政这边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