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上京带来的家人不过四五房,还有两三个老嬷嬷和小丫头。
如今跟着薛蟠一走,外面就只剩下一两个男子。
因此,薛姨妈当天就到书房,把所有的陈设、玩器以及帘幔等物品,全都搬了进来收起来,让那两个跟薛蟠去的男子的妻子也一并进来睡觉。
又让香菱把她自己的屋子也收拾严实,说:
“把门锁好,晚上过来和我睡。”
宝钗说:
“妈既然有这些人作伴,不如让菱姐姐和我作伴去吧。
我们园子里又空,夜晚漫长,我每晚做针线活,多一个人,不是更好吗?”
薛姨妈听了,笑着说:
“对呀,我忘了,本来就该让她跟你去才是。
我前几天还跟你哥哥说,文杏年纪又小,做事没个准头,莺儿一个人,服侍不过来,还得买个丫头给你使唤。”
宝钗说:
“买来的丫头不知底细,要是看走了眼,花了钱是小事,就怕惹麻烦。
还是慢慢打听着,找个知根知底的人买来才好。”
说着,就让香菱收拾好被褥、梳妆盒等物品,让一个老嬷嬷和臻儿把东西送到蘅芜苑,然后宝钗和香菱才一起回到园子里。
香菱笑着对宝钗说:
“我本来就想跟奶奶说的,大爷走了,我就和姑娘作伴儿去。
又怕奶奶多心,说我是贪图园子里好玩才想去,没想到你竟然先说了。”
宝钗笑着说:
“我知道你心里羡慕这园子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一直没机会。
就算每天来一趟,慌慌张张的,也没什么意思。
所以趁着这个机会,索性住上一年,我也多了个伴儿,你也能遂了心愿。”
香菱笑着说:
“好姑娘,趁着这个时候,你教教我作诗吧。”
宝钗笑着说:
“我说你是‘得陇望蜀’呢。
我劝你今天头一天进园,先从园东角门出去,从老太太开始,各处的人你都去看看,问候一声,也不用特意告诉他们你搬进园里来了。
要是有人问起原因,你就顺口说我带你进来作伴儿就行了。
回来进了园,再到各位姑娘的房里去转转。”
香菱答应着,刚要走,只见平儿匆匆忙忙地走来。
香菱赶忙问好,平儿也只好陪笑回应。
宝钗就对平儿笑着说:
“我今天带她来作伴儿,正打算去跟你家奶奶说一声呢。”
平儿笑着说:
“姑娘这说的是什么话?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宝钗说:
“这才是正理。
就算是住店也有个店主,庙里也有个住持,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到底还是告诉一声,也好让园子里值夜的人知道多了她俩,好关门守夜。
你回去告诉一声吧,我就不派人去说了。”
平儿答应着,又对香菱笑着说:
“你既然来了,也不拜一拜街坊邻居吗?”
宝钗笑着说:
“我正让她去呢。”
平儿说:
“你先别去我们家,二爷生病了,在家呢。”
香菱答应着走了,先从贾母那里开始拜访,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且说平儿见香菱走了,就拉着宝钗小声说:
“姑娘你可听说我们家的新鲜事儿了?”
宝钗说:
“我没听说什么新鲜事儿。
这几天忙着打发我哥哥出门,所以你们这儿的事,我一概都不知道,连姐妹们这两天也没见着。”
平儿笑着说:
“老爷把二爷打得动弹不得,难道姑娘你没听说?”
宝钗说:
“早上好像隐约听到一句,也不敢相信是真的。
我也正打算去看看你家奶奶呢,没想到你来了。
二爷又是因为什么被打呢?”
平儿咬牙骂道:
“还不都是那个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上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
认了还不到十年,惹出了多少事!
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几把旧扇子,回到家,觉得家里收藏的那些好扇子都没用了,立刻让人到处搜罗。
谁知道就有那么个不知死活的家伙,外号叫石呆子,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偏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
二爷好不容易托了好多人情,见到了这个人,说了半天,他把二爷请到家里坐着,拿出扇子,稍微看了一下。
据二爷说,那些扇子真是世间少有,全是湘妃竹、棕竹、麋鹿竹、玉竹做的,上面还有古人的书画真迹,回来告诉了老爷。
老爷就叫买下来,说要多少银子给多少。
偏偏那个石呆子说:
‘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老爷没办法,天天骂二爷没本事。
已经答应给他五百两,先付银子,后拿扇子。
可他就是不卖,只说:
‘要扇子先拿我的命来!’
姑娘你想想,这能有什么办法?
谁知道那没天理的雨村听说了,就设了个圈套,诬陷他拖欠官银,把他抓到衙门里,说所欠官银要用变卖家产来赔补,就把扇子抄了来,按官价送给了老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