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说:
“那就行。”
凤姐儿又说:
“袭人没在这儿,你倒是叫人送两样菜给她。”
鸳鸯听了,就吩咐人也送了两样菜过去。
之后,鸳鸯又问婆子们:
“待会儿吃酒用的攒盒装上了吗?”
婆子说:
“估计还得一会儿。”
鸳鸯说:
“催着点儿。”
婆子答应了。
凤姐儿等人来到探春房中,只见大家正有说有笑。
探春向来喜欢宽敞,这三间屋子没有隔断。
屋子中间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字帖,还有几十方珍贵砚台,各色笔筒里插满了笔,像树林一样。
另一边摆着一个斗大的汝窑花囊,里面插满了水晶球似的白菊。
西墙上正中间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的《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颜鲁公的墨迹对联,写的是: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
案上摆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里盛着几十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挂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板儿跟大家稍微熟络了些,就想去摘那小锤敲打,丫鬟们赶忙拦住他。
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挑了一个给他,说:
“拿着玩,可不能吃。”
东边摆着卧榻,拔步床上挂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
板儿又跑过去看,说:
“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刘姥姥赶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
“没出息的东西,没个干净样儿,瞎闹啥!叫你进来看看,你还上脸了。”
打得板儿哭了起来,众人赶忙劝解才作罢。
贾母隔着纱窗往后院看了一会儿,说:
“这后廊檐下的梧桐长得还不错,就是细了点儿。”
正说着,忽然一阵风吹过,隐隐约约听到鼓乐声。
贾母问:
“是谁家娶亲呢?这儿临街,离得近。”
王夫人等人笑着回答:
“街上的声音哪能听得见,这是咱们那十来个女孩子们在练习吹打呢。”
贾母笑着说:
“既然是她们在练习,干嘛不叫她们进来练。”
“她们也能逛逛,咱们还能乐一乐。”
凤姐听了,赶忙让人去把女孩子们叫来,又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
贾母说:
“就摆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
“待会儿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喝酒,地方宽敞,听得也清楚。”
众人都说:
“那儿好。”
贾母对薛姨妈笑着说:
“咱们走吧。她们姊妹们不太喜欢有人来坐着,怕弄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力见儿,还是去好好坐会儿船、喝喝酒。”
说着,大家起身就走。
探春笑着说:
“这是哪儿的话,我求着老太太、姨妈、太太来坐坐还求不来呢!”
贾母笑着说:
“我这三丫头就是好,就那两个玉儿讨厌。待会儿喝醉了,咱们偏到他们屋里去闹一闹。”
说着,众人都笑了,一起出来。
没走多远,就到了荇叶渚。
姑苏选来的几个驾娘早就把两只棠木舫撑过来了,众人扶着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刘姥姥、鸳鸯、玉钏儿上了这一只船,李纨随后也跟了上去。
凤姐儿也上了船,站在船头上,还要撑船。
贾母在船舱里说: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虽说不是大河,可也挺深的。你快给我进来!”
凤姐儿笑着说:
“怕什么!老祖宗您尽管放心。”
说着就用篙一点,把船撑开了。
到了池子中间,船小人多,凤姐只觉得船晃得厉害,赶忙把篙子递给驾娘,才蹲下了。
然后迎春姊妹等人和宝玉上了另一只船,跟在后面。
其余老嬷嬷和丫鬟们都沿着河岸跟着走。
宝玉说:
“这些破荷叶真讨厌,怎么还不叫人来拔掉。”
宝钗笑着说:
“这几天,园子什么时候闲过,天天都在逛,哪还有时间叫人来收拾。”
林黛玉说: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就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说:
“果然是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了。”
说着,就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只觉得阴森森的,透着股寒气,两岸滩上都是衰草残菱,更添了几分秋意。
贾母见岸上的房子宽敞明亮,就问:
“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吧?”
众人说:
“是。”
贾母赶忙让人把船靠岸,顺着云步石梯走上去,一起进了蘅芜苑,只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扑鼻而来。
那些奇草仙藤越冷越显得苍翠,都结了果实,像珊瑚豆子一样,一串串垂下来,十分可爱。
进了屋子,里面像雪洞一样,一件摆设都没有,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里插着几枝菊花,还有两部书、一个茶奁、几个茶杯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