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诮”,其繁体字为“诮”,形声字,最早见于篆时期。其篆文字形由 “言” 和 “肖” 构成;“言” 字旁,表示和语言相关;“肖”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在 这里有轻蔑、小看的意味。二者结合,直观地体现了用言语表达轻视和嘲讽的意思。《龙龛手鉴》:“诮,呵也。”《说文解字》认为古文的谯字为诮。故此,其本义是责备的意思。《吕氏春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
综上所述,所谓“愚蒙等诮”所表达的含义便是一个人的头脑较为愚钝、思维混沌不明事理,处于一种蒙昧无知的状态之中。这也是周兴嗣的自谦之词。表达的是他认为自己比较愚笨、蒙昧,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质量欠佳,缺乏深度与内涵,显得粗糙而拙劣;只能无奈地静候着外界的批评指责以及他人无情的嘲笑讥讽。如果能够一夜间完成《千字文》的周兴嗣还愚笨的话,世界上还能有多少聪明人呢?这句话进一步显示出周兴嗣低调、自谦的品质。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的表面含义是作者说自己知识积累匮乏,认识范畴狭窄且浅显;同时缺少渊博的学识以及宽广的眼界,导致其所知所见极为有限。又由于自己的愚昧无知。即便绞尽脑汁去撰写文章,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难以令人满意,更无法完成圣上交付的使命。如此一来,便唯有静候他人的斥责与嘲笑罢了。
这实际上是周兴嗣写完整篇《千字文》后的自谦与感慨。利用一夜的时间,将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组装”一篇完整的文章,他绝对是绞尽脑汁,耗尽心血;要不然怎么会一夜白头呢?“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写这篇文章,周兴嗣可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还是不够渊博,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同时,他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凭借自己的才华,经过自己的一夜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篇作品。无论他怎样低调,怎样自谦,但这篇文章已经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一夜的煎熬造就了一篇流传千载的名篇巨着。这篇作品成为后世童蒙教育不可或缺的启蒙教材,而他的学识也通过这篇文章流芳百世,光耀千古!
喜欢陪孩子共读千字文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陪孩子共读千字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