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在“骸垢想浴,执热愿凉”中,讲了无论在任何逆境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当坚守自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意愿,始终维持着头脑的清醒与冷静,以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一步步地穿越那片黑暗而又令人迷茫的阴霾,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拥抱属于自己的那份光明未来。无论是遭遇怎样沉重的打击或是面临何等严峻的考验,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心中的梦想。
这既是每个人面对蒙尘和困难的能力和意志的体现,也应该是出于本心的自然反应。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而对于意外事情也会产生自然反应。那遇到意外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今日所讲述的“驴骡犊特,骇跃超骧”,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一描述展现了各类动物面对某些危险情境时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本能反应。当它们察觉到潜在的威胁或危险逼近时,驴子会惊惶地嘶鸣跳跃,骡子可能会扬起前蹄奋力挣脱束缚,而小牛犊则会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动物世界中的紧张与刺激,更为重要的是,它给人类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和挑战。尽管人类拥有智慧和思考能力,但在突如其来的险境面前,身体往往也会先做出本能的反应。然而,仅仅依靠这种自然反应并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本能反应的基础之上,时刻保持冷静沉着的心态,不被恐慌和混乱所左右。只有如此,才能迅速分析局势、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并果断采取行动以化解危机。
总之,“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动物行为的简单描绘,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应对危险以及预防危机的智提醒。它提醒着我们既要尊重并理解自身及其他生物的本能反应,又要不断培养自己冷静应对和预先防范的意识。
我们还是从文字解析开始入手。我们先讲驴。“驴”,对于以前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来说可谓再常见不过了,但如今身处城市之中的许多人却对它知之甚少,甚至难以准确地分辨出驴、马以及骡子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还是先从其字形讲起,其繁体字为“驴”,其异体字为“馿”,形声字,从马,卢声。最早见于秦代小篆,本意是指一种像马的家畜,即驴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驴”这个字所蕴含的意义也逐渐得到了延伸和拓展。除了最初表示具体的动物之外,后来还被用来形容人的某些特质,引申为指人的笨拙,愚蠢,有时也代指其倔强的性格。
“骡”,其本字写作 “骡”,是形声字,最早见于小篆中。其字形从马,累声;“马” 旁表明其与马有关,“累” 既表读音,也可能有一定表意作用,取马和驴杂交产生骡这种过程的某种结合的意思,但主要还是以声旁为主;结合下来,指的是是由驴和马交配而生的,挽力大而能持久,多作挽、驮用,一般无生殖能力。《说文解字》:“骡(驘),驴父马母。从马??声。?,或从羸。”其实除了驴父马母的骡子之外,还有一种是马父驴母的骡子,这种骡子体型比较小,但是还是比驴的力气大,同样没有生殖能力。
这里,我们也要讲一下驴、骡、马的区别。驴的形体比较小,耳朵比较长,不善于奔跑,背部的脊骨与肋骨形成比较尖的角度,直接骑上去会硌屁股,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而马体型相对比驴子大,耳朵也短,更善于奔跑,其背部脊骨和肋骨形成比较圆滑的弧度,更适于骑乘。而杂交出来的骡子,母马产的是体型相对最大的,母驴产的体型相对要小一些,但比驴要大一些,耳朵长度介于驴马之间,力气比较大,更适合拉车和驮用。
“犊”,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牛的意思。其繁体字为“犊”,定形于篆书时期。在篆书时期,左边为“牛”,表示和牛相关;而右边的“卖”是“渎”的简写,读作dú,指的是小水沟,代表小的意思;综合下来指的就是小牛的意思。《说文解字》:“犊,牛子也。从牛,渎省声。”由于小牛具有年轻、稚嫩等特点,“犊” 常被用来比喻年轻人。“初生之犊不怕虎” 则用刚出生的小牛不怕老虎,来比喻年轻人勇敢无畏、没有顾虑。
牛根据年龄是有不同的定义。犊(dú):指初生之犊,形容年幼的小牛。犊虽小,但并不怕虎。犝(tóng):指无角的小牛,形容小牛刚刚长出角,年幼无知。牡(mǔ):指两岁的牛,代表成年牛的阶段。两岁的牛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力量和能力。牭(sì):指四岁的牛,形容成年的牛力气更强大。四岁的牛已经非常成熟稳健。犕(bèi):指八岁的牛,代表成熟的牛。八岁的牛在力量和体力上均已达到巅峰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