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作为功臣,当他们功绩和地位日益显赫,达到位极人臣,那所谓的“功高震主”便成了时刻悬挂在起头顶利剑剑。“抗极”之势亦愈发明显,曾经的支持与赞赏逐渐被怀疑与抵触所取代。“亢龙有悔”的结果终将会出现。
纵观中国历史,有多少大臣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保持清醒,认清自己的位置的?上一章讲的例子咱们就不赘述了。春秋时期越国的文中和范蠡便是非常鲜明的对比。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他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再看看范蠡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安义陶村,自号“陶朱公”。其乐山乐水,安享岁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又有多少皇帝不忌惮大臣的功劳过高,危及皇位的?据我的印象之中,只有三个皇帝做到了不因功高震主擅杀功臣的——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
所以,越是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越是要掌握好在宠辱之间的心性的把握,知晓如何应对这些接踵而至的挑战,这也是考验一个人的智慧与心性的关键所在。在功高震主、位极人臣的时候,在面临可能招致羞辱或者已接近耻辱边缘的时候,应当采取怎样明智的行动呢?这里所说的“林皋幸即”给出了答案:果断选择远离尘嚣,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退隐到山林水泽之间寻求一份宁静与安宁。那么,这样或许就能避免遭屈辱和伤害。
山林水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心灵栖息之所,它们静谧幽深、生机勃勃,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和烦恼。只要有才有德,人们也可以像陶朱公等智慧之士一样,在山水之间造福于民,造福于世的。
喜欢陪孩子共读千字文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陪孩子共读千字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