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备考阶段更是拖延的“重灾区”,总觉得时间还多,复习不着急。不妨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将考试涉及的知识点按章节或者题型进行划分,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复习相应部分,同时配合做一些模拟题来检验复习效果。并且可以找学习伙伴一起复习,互相提问、互相讲解知识点,通过这种互动让复习过程更有趣味性,也借助他人的监督来克服自己拖延复习的毛病。
技能学习中的拖延应对
学习新技能,比如学习绘画、乐器演奏、编程等,往往需要长期坚持和大量练习,拖延很容易让学习进程中断。以学习绘画为例,很多人买了绘画工具后,就因为各种借口迟迟不开始动笔,想着等自己有了灵感、有了完美的构思再画。其实应该先不管那么多,每天抽出固定的半小时,哪怕只是简单地练习线条、临摹一些简单图形,慢慢培养手感和兴趣,随着练习的深入再去尝试更复杂的创作,把大目标分解成每天可操作的小练习,持续积累,克服拖延带来的技能停滞不前的问题。
学习乐器演奏时,不要被一开始的枯燥练习吓倒而拖延练琴时间,制定练琴计划,比如每天先进行基本功练习(手指指法、音阶等)20分钟,再花20分钟练习一首曲子的某个片段,每周学会一首完整的简单曲子,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安排,让自己有明确的行动方向,并且每次练琴后可以记录自己的进步之处,给自己积极的反馈,激励自己坚持下去,避免拖延导致学习热情消退。
在编程学习中,面对复杂的代码和众多的编程语言规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拖延学习。可以从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开始,比如用Python语言写一个计算BMI指数的小程序,感受编程实现功能的乐趣,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学习新的函数、模块,每天给自己设定学习特定知识点和编写一定行数代码的任务,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来积累编程能力,克服拖延对编程学习进度的影响。
生活场景
健康管理方面的拖延解决
在健康管理上,拖延常常让我们无法达成健身、健康饮食等目标。就拿健身来说,很多人办了健身卡,却总是因为工作忙、太累等理由不去健身房锻炼。可以把健身时间固定下来,比如每周一、三、五晚上7点到8点就是专门的健身时间,像对待重要工作一样重视它,提前准备好健身服装和装备,到点就出发。而且在健身计划上,不要一开始就设定过高的目标,先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开始,每次20分钟左右,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再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加入力量训练等项目,把健身这个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步骤,逐步克服拖延,养成定期健身的好习惯,收获健康的体魄。
健康饮食方面,不要总是想着明天再开始控制饮食,今天先吃点高热量的美食再说。可以制定每周的饮食计划,每天的三餐合理搭配蔬菜、水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提前采购好健康食材,避免家里只有不健康食品而导致只能选择不健康的饮食。同时,给自己设定一些小奖励机制,比如连续一周坚持健康饮食,周末可以适当吃一点自己喜欢的小零食,但也要注意控制量,通过这种方式激励自己持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克服在饮食上拖延改变的问题。
家庭事务中的拖延处理
处理家庭事务时,拖延也会引发不少烦恼,像打扫房间、修理损坏的家居物品等。打扫房间可以按照区域划分,比如周一打扫客厅、周二打扫卧室等,每次打扫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如30分钟内完成一个区域的基本清洁,包括擦拭家具、扫地拖地等,这样有计划地进行,既不会觉得打扫任务繁重而一直拖着不做,也能保证家庭环境的整洁卫生。
对于修理损坏的家居物品,不要觉得等有空了或者等别人来帮忙再修,而是可以当下就查看损坏情况,上网搜索相关的修理教程,自己尝试动手修理,如果遇到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预约维修时间,尽快解决问题,避免物品损坏影响生活质量,也克服了在家庭事务上的拖延心态。
另外,在陪伴家人方面也不能拖延,很多人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花时间和家人相处交流。可以每周设定专门的家庭日,比如周日一整天都用来陪伴家人,一起出去游玩、聚餐或者在家看看电影、聊聊天,把陪伴家人当作重要的任务去执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家庭生活更加和谐美满。
个人兴趣培养中的拖延应对
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是丰富生活、提升自我的好方式,但拖延往往会让兴趣爱好难以真正开展起来。例如,想要学习摄影,买了相机后却一直放在柜子里没怎么用过,总觉得要先学习很多摄影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参数设置后才能出去拍照。其实可以先带着相机出门,从拍摄身边简单的风景、人物开始,边拍边学习一些基本的构图、曝光知识,每次拍摄完后回家整理照片,分析哪些拍得好,哪些需要改进,下次拍摄就有了方向,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和进步,克服因为追求完美摄影知识储备而产生的拖延行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