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说正受困于农业智能化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足,那么这位唐伯要带他们去的地方可到处都是熟悉的味道。
虽说先前听张乡长说过,他们发展乡镇工业产业,但却没想到这片山村中居然隐藏着一座规模并不亚于普通城市的工业园区。蓝白相间的工业厂房令处处碰壁的两人……怎么说呢?有点儿兴奋……
唐伯的年龄不算小,就在电话挂掉十分钟后,一辆奥迪A6从村口的主干道驶来,三个人如约的在村口朱红色的大牌坊下等候。车里走下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如果不是这显眼的花白头发,此人的面相比实际年龄看上去还要小几岁,精神头比城里许多亚健康的中年人还要足。
“老谢总和我提起你呀,我原本打算去沪上找你的,不过被厂里的一些事务耽搁了,正好你在这儿,我就在临村住啊,巧了!巧了!哈哈哈……”
唐老伯的手恐怕比一般年轻人还要有力气,握得李墨曜有些微微发疼,他附和着笑,却是满脑子问号。
“吃过了没有?我这就让村里备上宴席。”
说着就要掏电话。
李墨曜连忙阻止,连声解释自己这边刚刚用过饭,还一个劲儿的给同伴使眼色,谢贝迪和陈湘瑶只好连声附和。
唐伯愣了片刻,大手一摆说道:“也好,那就一会儿吃晚饭,让你们尝尝正宗的湘菜,城里面的不行。”
李墨曜尴尬地笑着说:“那个……无功不受禄,还没请教唐伯找我有什么事儿呢?”
“哎呀,还不是我那个厂子嘛,刚搬到工业区,要升级,正愁找不着地方呢,就问问澄州的同行儿有什么想法没有,老谢就给我推荐你啦。这不,厂房建设方案刚出来,我正准备启程呢,没想到你们居然来了,太巧了太巧了,评书里说的都没有这么巧,哈哈哈……”
老头儿大概率是真高兴,这笑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是装的,拉着李墨曜的手也一直没松开过,生怕他会跑了似的。
李墨曜强扯着的笑都快咧到耳根子了,听老头儿这么说,连忙道:“那我们不如先去工厂看看。”
老头儿又是大手一摆说:“不急不急,先回村儿里,带你们去博物馆参观后再说。”
“村里还有博物馆?”
若说先前田博士给他们介绍的那些情况已经让人目瞪口呆了,唐老头儿的话更让他们感到新鲜,如今这星穗乡究竟建设成什么样子了?看来这几天的见闻不过是冰山一角儿。
这座匾额上写着“竹隐博物馆”的小建筑坐落于山坳间,由一座百年竹坊改建。推开斑驳的竹门,迎面是一张巨大的竹编屏风,细密的篾条交织成“潇湘烟雨图”,指尖轻触,仿佛能摸到雨丝的凉意。
小小的村落居然还有这么讲究的地方,令人啧啧称奇。
不知是不是很久没有接待过客人的原因,老唐很兴奋,他一边热情的把客人让进门,一边开始介绍这座博物馆的由来。
“靠山吃山,清泉村有水,清竹村有竹,我们祖祖辈辈都靠竹子生活。这里以前是我们的竹制品加工厂,后来新农村建设嘛,工厂就搬到工业园区了,这里就改建成了竹制品博物馆了,我们找了几个手巧的工人在这里做竹艺加工。”
顺着老唐手指的方向,真的看到几个穿着传统服装的女工在雕刻竹艺品。在一个不显眼的小架子上,摆放着加工出来的竹艺玩具,一只竹制的蜻蜓很巧妙的利用平衡原理停在小竹枝上,惟妙惟肖地活像一只真的蜻蜓落在那里。
“手真巧呀……”
到底还是女人更喜欢这些小玩儿意,陈湘瑶掂起一只竹蜻蜓在手指尖掂着。
老唐笑呵呵地说:“传统工艺啦,小玩儿意,呵呵呵,来,看看这个。”
绕过门墙来到中厅,一条三米长的竹龙停在那里,龙鳞由上千片竹片拼接,龙眼嵌着两颗乌亮的竹根,龙须则是细长的竹丝,随风轻颤,在一片竹林的被风吹过的沙沙声中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
李墨曜赞叹着说:“还真是生动啊,没想到这小小的清竹村卧虎藏龙。”
来自外乡人的赞誉让老唐面上有光,高兴的招呼着人准备晚宴,李墨曜拦住了。
“我们都是做事的,饭不急着吃,还是先看看工厂吧。”
一提到工厂,老唐原本乐哈哈的笑容顿时沉了下来,他佯装轻松地说:“没什么好看的,还没完全建好呢。”
“没建好才看看嘛,等都建好了再改就麻烦喽。”
老唐想了想,狠狠地点了几下头,然后安排车,于是几人就来到了星穗乡的工业园区。
在两山之间的夹坳中,有一处堪比小镇子的工业园区,一看就是新落成不久,怎么也不会超过五年,基础设施齐备,是一个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的地方,老唐的竹制品厂就在园区的东北角,目前只有一座彩钢厂房和一座原材料库,成捆的竹坯落在那里,显然已经有日子没动工了。这就不难解释老唐为什么急似火一般要去沪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