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
从搜寻这个问题,到找到答案,
科研人员即便通过论文库的检索功能,
也耗费了十多分钟的时间。
因为和万有引力常量相关的论文太多,而许多论文只是引用,并没有在数据中阐述2013年测量实验的次数。
所以排除了许多无效论文之后,
将近十五分钟之后,一个准确的数字这才出现。
中科院内部工作群中,一名科研人员公布了答案:
“126次。”
“2013年的测量,重复了126次。”
“实验次数几乎是其他年份的四五倍,”
“但测量得出的结果,误差还是历年最大。”
“更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针对万有引力常量一共测量了两次。”
“一次是西澳大学航天中心的Quinn教授,他率领团队测量了26次,误差在0.32%。”
“一次是欧盟科学院博洛尼亚大学prevedelli教授,他们在之后又测量了99次,误差在0.363%。”
“顾然说的,应该就是prevedelli教授测量的那一次。”
一位院士开玩笑道:“还好,顾然没有说出这两位教授的名字和任职的单位,否则那就更吓人了。”
其他院士也都感叹道:“那是因为对他脑袋里的宇宙而言,这两个名字无足轻重。”
正在中科院内部群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
弹幕上已经吵得不可开支。
这种详细的数据,普通的观众基本上很难从互联网上检索出来。
有的人为了验证顾然的说法,用尽了各种办法,
结果最后都被付费的论文查询网站拦在了门外。
“AI搜不到,捏马的查个论文还要付费?”
“不是,这是阻拦我获取真理啊!”
“这怎么分辨真假?。”
“我吐了,我要举报!”
“好多外国的论文也收费,人家外国专家自己知道这事儿不?”
“笑死了,我看了一下我大学的毕业论文,只能看两页,后面的也要收费。”
“我自己把我自己卖了!”
直播间里吵得热热闹闹,
虽然他们对顾然有着绝对的信任。
但他们还是想亲自搜索到答案,
不为别的,
就是0.363%这么有零有整的数字,如果是真的,
那他们就能亲眼见证顾神的神格更近一步了。
中科院和科工部找到了答案,
直播间的观众们找不到答案,
而观看直播的欧丑科学院的相关院士,则不需要寻找答案。
因为2013年的万有引力常量的测量,他们印象太深刻了。
他们清晰的记得,在Quinn教授测量之后,其实一开始没有人太注意那个0.32%的误差的,
因为这个误差太大了,很可能是一次测量失误,
毕竟像这种精密测量,稍有一点儿误差,在这样的数量级上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无非是等过段日子,在测量一次就好。
所以Quinn在测量了二十多次,发现误差始终很大之后,就把原因归结到了测量仪器上,然后终止了测量。
直到半年后,Prevedelli教授开始重新测量,然后又出现了无法解释的巨大误差之后,
这才引起了西方科研界的注意。
普雷韦德利教授为了保证实验的真实性,不断重复了近百次实验,
结果实验结果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比半年前奎恩教授的误差还要大,
一度从0.32%上升到了0.363%。
这个发现他们并没有对外公开,
一方面是尽管有两次对照试验,但他们还是不能彻底排除测量精度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这样的误差或许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
这是一次机会。
如果纵观地球的演化历史,不难发现,面对地球的变化,
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成为下一阶段的地球主宰。
而2013年,本就是东西方竞争激化的开始,
所以这个成果,西方并没有向外展示。
尽管这么多年来,欧丑科学家也并没有从这个秘密中挖掘出什么科研成果,
但当他们在这个直播中,听到画面里那个年轻人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心中依旧无比震撼。
因为在他们如此隐藏的情况下,这个华夏人还能够得出这个结论,
只能完全靠物理学敏感度。
接着,压力很快就从华夏转移到了他们的身上,
因为在发现这个情况的十多年间,他们并没有能够凭借这个异常在物理学上有所突破,
而现在华夏察觉了这个异常,他们现在只能祈祷华夏也无法利用这个异常。
但当这个希望从所有人心里升起之后,很快就暗淡了下去,
无他,
眼前这个年轻人所表现出的物理学能力,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