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韩信平反?!!”
苏云被刘启的话吓了一跳,突然没反应过来。
“对…对啊,这有什么问题吗?”
“你为什么会想到要为韩信平反的?这都快40年过去了,你要平反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谓平反,就是给前朝受冤屈的皇帝和人正名,以做到安稳人心的作用。
一般是后面一朝的皇帝,给前面一朝的皇帝或大臣平反,用来收拢人心,起到快速巩固皇位的作用。
千万别相信皇帝会大发善心,皇帝都是冷酷的政治生物,他所有的作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都有相应的政治目的。
“我打算削藩,因此就需要笼络朝中的功臣集团,而韩信就是旧功臣集团的最好代表,我为韩信平反,就是想给旧功臣集团释放一个信号。”
苏云理解他的想法,但觉得他考虑得太浅,没有往大了多想想做这事的后果。
不过韩信听了,肯定会很高兴的。
但刘启肯定是不知道的,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韩信早就死了。
“你别忘了,韩信不仅是旧功臣集团,更是异姓诸侯王。
当年高皇帝在白马之盟中曾明确说过,非功不得封侯,非刘不得封王,你要是给韩信平反,不是打了高皇帝的脸吗?”
苏云不是不想给韩信平反,主要是为韩信平反要考虑社会现实。
韩信也属于诸侯王之一,要给韩信平反,便是给了诸侯王存在的理由,那削藩政策也不用进行了。
韩信有没有造反,汉朝所有的高层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没人敢站出来说话。
除掉韩信是吕雉操作的,刘邦默许的,要给韩信平反,就属于打了开国帝、后的脸,因此韩信这个话题,一直是汉朝的一个大忌讳。
苏云唯一能想到为韩信平反的地方,便是在未来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中,自己可以在司马迁写的时候替韩信正一下名。
反正后人讲盖棺定论,史记中稍稍为韩信正一下名,不会辱没了刘邦、吕后二人,也能让后人见一下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
听完云哥的话,刘启也打消了为韩信平反的念头,毕竟他极为崇拜爷爷,他可不想打了爷爷的脸。
—————————————
刘启在长青侯府整整呆了两个时辰,向云伯请教了许多东西,收获颇丰。
苏云并不打算留刘启在这吃晚饭,刚想准备将他撵走,忽然想到一件事。
“对了,还有一件事要嘱咐你。”
“要你定下一条规矩,从你开始传于后世帝王,每一位帝王都要做。
为了给予后人警戒,同时使前朝的政策完整地展现给所有人,留下是非功过交给后人评说。
我建议从你开始,将你父皇和你爷爷一朝发生的事情分开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就叫皇帝实录吧,用来记载前任皇帝的政策。
之后,历朝皇帝去世后,便由下一位皇帝组织一批学士,编纂上一位皇帝的实录,传于后世。”
“你父皇还活着,可以不急着编纂,可以先编纂你爷爷朝的事迹,有不清楚的可以来问我,至于书名就叫《高帝实录》吧。”
听完云伯的话,刘启很惊喜,他早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想到该怎么弄。
他很崇拜自己的爷爷和父皇,为了保证爷爷和父皇的功绩被后人铭记,他想过很多办法,都不如云伯这个建议好。
“太好了云伯,你这个建议非常好,我回去就开始组织人手,开始收集高皇帝和父皇一朝的事情,为实录编纂做准备。”
……
韩信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即便师傅亲自出手,治疗效果也只能维持一天。
师傅知道人力已尽,已经算是给韩信下了”病危通知书”。
苏云比较悲观,但韩信似乎看得很开,一直在劝苏云乐观一些,好像苏云才是那个要离开的人。
虽然经历了很多人的生死,也收到了很多人的劝告;
但作为一个多情的人,又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呢?
“云啊,这辈子能交到你这个朋友,已经足够了,我的后半生也已经活得足够潇洒,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是不可能熬过这个冬天的,临终之际,还是一件事要求求你……”
苏云抓住韩信的手,顾不得眼角的泪水流下,哽咽的回答道:“你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尽力去帮你完成。”
韩信轻叹一声,又开始回忆起过往。
但这次,苏云认认真真地听完了。
“我这一生的辉煌,只有那三、四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足够耀眼。
我走遍天下诸侯,无一人敢对我如此任用,除了他。
他相信我,提拔我一个毫无功绩的人做大将军,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那份信任。
我感激他,他给了我展现才华的舞台,我一年之内扫平了北方的所有诸侯,回报了他对我的信任。
若我是他,肯定也会除掉这个功高盖主的韩信,保证他刘氏的江山永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