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旦病人不见效,他们着急呀。
这病人就跟终身制一样了,你不能扔给住院部不管了,一旦不见疗效的话,他们就到处请教人,医学院的老师,学长,同学,本医院的医生,甚至请教沈医生,他们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病人,他是这种情况……”
269张病床,从无到有,从突破10人到突破100人,当第一次突破100人时,何院长都当满房,全院通报。
为什么?
你医院小呀。
你才这么点大的门诊楼,住院部超过100位病患,你开玩笑呢?
但没想到随着妇产科生意变好,随着手术室生意变好。
因为这些产妇、需要手术的病人住院不能一天出院,住得久一些,病床先是突破120,后来某一天,接近150。
医院对待患者,那是一开始尽量单间住,后来两人住,再后来三人住,后来四人住一间的情况都出现了。
何院长每天给沈在心汇总报告,最近几天,最高的一天,单日挂号加体检超过1200了,人流量上,快追平下面的县医院。
只不过他们医院特立独行,收费低,属于薄利多看型,所谓营收肯定远远不如,但从效益上说,也不一定。
县医院如果只看编制,有些医院才100多人,最多也不超过400人,但实际上,他们能用700、800人甚至更多。
他们占地大,开支大,人员多,效率低,有些科室还外包,已经不应计入,再加上弄不好领导还会中饱私囊,而心相融医院呢,医院小,人员虽然突然因为招收大量的应届生,膨胀了起来,但相对还是少,加上社区免费医疗补助,手术室开张后,高难度手术能做,又是高收费,5楼在有对外租赁,你还不能说心相融一定就比不上他们。
毕竟是新开医院。
不到半年,等于已经活下来了,最起码活下来,但欣喜的同时,你也要看到,医院说饱和就饱和。
而这种饱和,完完全全是因为地方小,按照现在这个密度,真有大流行,按照院感的标准,根本是过不了关的。
你说你不应该为下一步打算吗?
并购精神病医院,真的不是医院活下来了就想飘,而是未雨绸缪。
但现在的问题是,并购了之后,面积解决了。
刚养好的小医院置换过去,会不会病患丧失,会不会医护人员太多,开支太大,从渐渐不亏钱,又变成亏钱了。
沈在心包厢里坐着,低着头正吃饭,时而也就是观察一下尤雅,但凡她尝哪一道菜,一皱眉头,沈在心立刻就可以判断那道菜有问题。
以这个标准检验就对了。
以试菜为幌子,他让人按照微型分量,各种菜式都上了,小碟子小碗,几乎铺满了一整张桌子,哄着尤雅一道道品尝。
你看问题又有了。
如果搬迁置换,杨总的生意能开在精神病院吗?
血站那边,中草药煎药车间不要了吗?
原膳才刚开,要开在精神病院门口吗?
正寻思,发现尤雅尝的是一道紫薯饼。
沈在心也拿起来尝了一口,甜甜糯糯,但他马上就知道不对,加糖了。
尤雅应该是因为加糖了,但沈在心自己却另外尝出来,制作的红薯也不对。
他马上推门出去,本来是要找大师兄问明情况的,结果老贺出现了,拉着沈在心说:“在心。这么巧呀,你也在这儿吃饭吧,我问你个事情,你师兄给我说,让我多吃萝卜皮炒菜,但我看了一下,这菜有两种,一种18,一种68,这两种菜差别在哪儿呀?”
沈在心连忙招手,找了个服务员。
服务员竟然不认识沈在心,不耐烦地说:“你们不会看吗。18的是刀砍出来的,68的,是萝卜扒皮,纯皮。”
去你大爷吧。
要是这样,何至于错50块钱。
沈在心严肃地说:“我问你是考你的,你给我站好,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种18元的是选用普通青萝卜,滚刀切皮,带萝卜肉,然后过火焖制,或者根据脆感,也可以轻微过火,再作腌制。这68元的,选用黄河沙土青萝卜,水要浇够,不能长老,白皮不能过五分之一,从地里薅出来之后,白皮不要,根须以下不要,刀取整张青色外皮,细盐擦洗,腌出水分,呈长方形,切丝下锅,以我的经验,二十只萝卜以上才能出一盘菜,然后调制鲜香姜汤,微火焖烂,这姜汤中,要用仓术、厚朴、黄芪,属于温补小扶正的搭配,但中药的味道要设法用食材冲淡,避免影响味道,所以制作起来异常不易,你不懂你要学,不要搪塞客人知道吗?”
服务员都愣住了。
沈在心拿着菜单给老贺说:”贺叔。萝卜皮有抗癌的作用,加上扶正温补的汤底,对你的病有好处,就是太讲究,贵了些。“
老贺埋怨说:“我就不该问你,问你就一盘菜68了,人家问我吃啥好吃的了,我得跟人说,吃了一盘小萝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