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主簿皮朋兴向赵林禀报道。
“哦?产量这么高的吗?是不是搞错了?”赵林惊讶道。
要知道田地虽多,但只有不到十分之一是良田,其他的都是水浇地等不怎么好的地,竟然产量这么高,出乎赵林的预料。
赵林也对农业有所了解,亩产超过四百斤就已经算是上好的良田了,哪能平均达到450斤?
皮朋兴笑道:“卑职刚开始也有所不信,怀疑是搞错了,仔细核查了好几次,并没搞错。卑职仔细想了一阵,觉得应该是这个原因。”
赵林来了兴趣:“快说。”
皮朋兴道:“我们统一开荒,基本上所有田地都联在一起,方便耕种。而大人又兴修水利,开沟挖渠,这样雨天排水,旱时浇地,比老百姓那样纯靠天时更有利于种地。再加上大家吃饱喝足,都有干劲,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产量就上去了。”
“说得对。”
赵林一拍手,道:“规模化种植,我怎么忘了这点?”
“规模化种植?”皮朋兴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但不妨碍他理解。
“大人总结得好,就是规模化种植。”
皮朋兴道:“那些大户人家的地产量就比普通百姓的高,就因为他们进行了小规模化的种植。”
“不错。”赵林点头,道:“你做得很好,总结的很不错。这些粮食,取七百二十万斤装船,送往京师,剩下的放仓库,以备使用。”
“是。”皮朋兴应道。
一艘漕船可装粮12万斤,六十艘船需七百二十万。
对应成平帝的六十大寿。
至于中间的消耗,就不计了,反正船数对得上就行,又不需要计算粮食总量。
“青州军劳累一年,不能白干,每人奖一个月的饷银。”赵林又说道。
皮朋兴连忙劝道:“每日给他们吃三顿饭,而且每顿都管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让他们干活是应该的,哪还能给奖励?”
换成别的军队,饷银那绝对不可能全额发放,有的真是能吃饱就不错了。
赵林这里不光能吃饱,每天还吃三顿饭,现在又给奖励,连皮朋兴都忍不住劝了。
赵林笑道:“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他们是来当兵,不是做奴隶,种田不是他们的职责。去吧,银子不够就从总督府出。”
皮朋兴感动道:“多谢将军!卑职一定让所有人都知道将军的恩德。”
赵林纠正道:“是陛下的天恩。”
“对,对,陛下天恩,将军是替陛下办差的。”皮朋兴连忙改口。
因为他是军人,所以称呼赵林为将军。
显得亲近。
正如高俊良和陈奇峰同时在赵林面前,两人的称呼都不同。
此时陈奇峰也过来了:“将军,您找我?”
皮朋兴明智地告辞离开。
赵林道:“坐。”
等陈奇峰坐下,赵林道:“本督现在掌管两省军务,对于青州军就没法拿出足够精力,所以想让你代本督掌管青州军,你觉得如何?”
陈奇峰猛地站起来,激动道:“将军厚爱,卑职万死不辞。只是……”
陈奇峰有些犹豫。
赵林道:“但说无妨。”
陈奇峰道:“您也知道,卑职是长公主的人,只为她那三千兵而来。若是长公主需要,卑职就得立刻离开。”
赵林呵呵一笑,道:“所以才让你代本官执掌。若非如此,本官就上奏陛下,让你正式成为青州军主帅了。”
陈奇峰这人精于军阵,而且听话老实,不管赵林安排做什么都做得很好,是个领兵打仗的好苗子。
可惜是李薇白的人,赵林不能挖过来。
“你尽管放心,想走随时能走,只需要告诉我一声就是。”赵林道。
陈奇峰一揖到底:“如此,多谢将军器重,卑职定不负重托,为将军把青州军看好,不让别人夺了去。”
赵林笑着纠正道:“是陛下的军队。当然了,也有部分是长公主的,他们是一家人嘛。”
“对,对,是陛下和长公主的。”陈奇峰道。
赵林把一份文书交给陈奇峰道:“这是青州军未来的工作安排,你照此行事就行。”
“是!将军尽管放心,卑职一定把工作做好,不让将军失望。”陈奇峰双手接过,大声说道。
赵林摆摆手,道:“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总督府找我。”
安排好青州军的事情,赵林就准备起程入京。
走水路到京城需要五六天时间,中间要绕一下,再加上预留的可能要耽误的时间,也该起程了。
到了京城就差不多是成平帝的寿辰了。
但还没出门,就有人找上门来。
“大人为何把青州军交于陈奇峰代领,末将就不行吗?”杨南天愤怒道。
陈奇峰跟在后面,见没拦住杨南天,急得不行。
赵林扫了杨南天一眼:“你不行。”
“我哪里不行?”杨南天很不服气。
“陈奇峰比你强。”赵林道。
“末将不服。”杨南天怒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