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传》有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
後求之於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洛,拟音凤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历史上的太子晋,其人生卒年不详,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一说字子晋),又称王子乔。
是周灵王[姬泄心 (?―前545年)姬姓,名泄心,是周简王之子。,东周第十一任君主,史称周灵王,在位27年。育有二子:长太子(姬晋)次子(姬贵)。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周简王去世,子灵王(泄心)继位。周灵王二十七年(前545年),冬天,周灵王去世,太子姬晋的同母弟姬贵继位]的长子,周太子位,因早卒,未能继承王位。
姬晋幼时便聪明博达,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宫将毁,周灵王想要壅塞谷水,使谷水向北泄出,姬晋以古代统治者不违天性,顺应自然为谏,反对周灵王堵塞谷水。并举了上古时期共工、鲧治水的例子,希望周灵王不要违背天时,做亡国之君的行为。但没有打动周灵王,周灵王最终还是采用壅塞的方法治水。
晋平公曾派大夫羊舌肸[ 羊舌肸(xī)(生卒年不详)字叔向,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政治家与外交家,以正直品格和卓越才能闻名,被孔子誉为“古之遗直”。
其生平贯穿晋悼公至晋昭公时期,主导弭兵会盟维护晋国霸权,主张礼治教化反对法家变革,弟弟羊舌鲋贪腐案的公正裁决成为古代司法典范。
羊舌氏系晋国公族远支,血缘可追溯至晋武公羊舌突一脉。叔向历仕三君(悼公、平公、昭公),由太子傅升任太傅。公元前546年主持晋楚弭兵会盟,通过守礼守信策略促成中原四十年和平。公元前529年平丘之会,以恩威并施延续晋国霸权]与姬晋会谈,称举五事但有三件事其无言以对,只能羞愧离开。
晋平公[ 晋平公(?—前532年),姓姬,名彪。晋国第二十九位国君,在位二十六年(前557年—前532年)。晋悼公孙周之子。
晋悼公十五年(前558年),晋悼公逝世,晋平公继位。晋平公元年(前557年),率领文武朝臣祭祀祖庙,下令诸侯所侵占的田地归还原主。
晋平公十年(前548年),晋平公泮水渡河到夷仪开会,讨论攻打齐国。齐国请求和议,晋平公接受。
晋平公十一年(前547年)晋平公设宴款待齐景公、郑简公;娶卫殇公之女,释放卫献公。
晋平公十四年(前544年),晋平公修建杞都城。晋平公十八年(前540年),晋平公迎娶齐国的公女。晋平公二十二年(前536年),请求晋国发兵攻打北燕。前532年,晋平公卒,其子夷即位,是为晋昭公。
晋平公早期尊敬老者,重用贤士,虚心纳谏,促使国家富强;后期没有遏制住自己享受的欲望,导致大权旁落,国势衰微]又派大夫师旷[ 师旷,字子野,一说鲁国平阳(今山东新泰)南师店人,另一说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
先秦着名音乐大师,古人称为乐圣,春秋时期晋国晋悼公和晋平公时大臣,太宰,宫廷掌乐太师,古传太极拳开创者,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
师旷善卜卦推演,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
他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眼睛)故自称盲臣,瞑臣,初为晋大夫,后拜为太宰,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律,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据说师旷可以听到天庭之音,他同时精通鸟兽语言,他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他艺术造诣极高,着名琴曲《阳春》、《白雪》,即为其所作,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会见姬晋,师旷问以治国之道、君子之德,姬晋对答如流。
关于姬晋的死亡有很多说法,一说因其直谏,触怒了周灵王,而被贬为平民,不知最后所终。
然世人认为其高寿,时常将其与赤松子并列为仙人,称“乔松之寿”。
后因其子宗敬,改姓为王,后世前蜀后主王衍以尊他为王氏始祖,加尊号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王子乔是太原王氏的始祖,但是真正把王姓传承几千的关键人物是其子王宗敬。
王宗敬因为不愿意在朝廷为官,带着家人回到祖祠“晋祠”隐居,就这样在晋阳古城一带繁衍生息下去,形成了王氏一族,在太原地界一代代传承。
明代贤臣王琼,告老还乡后,在晋祠建起了一座“晋溪书院,后人又在晋溪书院内修建了一座“子乔祠”,就是为了纪念王家的祖宗而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