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文章的结约应服从、服务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主题是文章的“主旨,“纲领。一篇文章不论由这个“绎出多少个层改,形成多么复杂的格局,也都总必须以意运法”,尊卑就序。只有这样“以纲统目”了,整篇文章的结构才能严整、统一。而如若离开了表现主题的需要了,那么,所谓轻重,大小、远近、详略等就一律失去了依据,“布局”文章就没了准绳。
鲁迅的《一件小事》,它反映了进步的知识分子的“我”在劳动人民崇高品德感召下严肃地进行自我解剖的主题。从表现这一主题的需要出发,作品形成了以“对比”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特点。不仅“车夫”和“我”的对比加强了“我”剥露自己魂灵的解剖精神,而且“一件小事”和所谓“国家大事”的对比更强化了“我”的反省的深度,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旨意”。又如《 枝枝蜜》,这篇散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结构上呈现了峰徊路转、往复三折的形态,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自己“认识”的曲折,为了更有力地渲染主题的“点化”而布置的。总之,结构布局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变化万千,孤立地看,很难说孰优孰劣。评断它好坏的准则,就是看它是否是突出“主题”表达的最佳形式。莫泊桑说:
要利用那最恰当的结构上的巧妙,把主要的事件突出地表现出来,而对其它的事件则根据各自的重要性把它们作成深浅程度适当的浮雕,以便产生作者所要表现出来的特别真实所具有的深刻感觉。
这“各自的重要性”,就是依据它们和“主题”的关系决定的;主要事件“突出”出来所产生的“深刻感觉”,就是作品的“主题”。
只有依据“主题”表现的需要去安排文章的“结构”了,才能收到“驱万途于同归,贞百 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的良好效果。
喜欢我的学生生活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我的学生生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