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上市,德林海募集资金总额高达 9.99 亿元,远超预期。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湖库富营养化监控预警建设项目、蓝藻处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湖库富营养化监控预警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先进的监控预警系统,实时掌握湖库的水质状况和蓝藻生长动态,为蓝藻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蓝藻处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则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推动蓝藻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补充流动资金则为公司的日常运营和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确保公司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上市对德林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品牌知名度来看,登陆科创板使德林海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公司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国内首家专业化治理蓝藻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德林海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显着增强,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关注。在资金支持方面,充足的募集资金为公司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公司得以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资金的充裕也使得公司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拓展业务版图,实现规模经济。
在上市后的一段时间里,德林海的业绩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6 - 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4809 万元增长至 万元,短短两年间翻了 2 番;净利润从不到 800 万元迅速上升至 8000 多万元,增长幅度超过 9 倍 。这样的业绩增长速度,充分展示了德林海在蓝藻治理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前景的认可。
发展波折:困境与挑战
(一)业绩起伏
在发展的进程中,德林海并非一帆风顺,也遭遇了诸多困境与挑战。2023 年,公司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陷入了发展的低谷期。当年,公司营业收入仅为 3.1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幅度达到了 30.47% ,净利润更是亏损 1357 万元。这一业绩表现与公司上市初期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20 年,公司净利润曾高达 1.93 亿元,营业收入也达到了 4.91 亿元。
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蓝藻治理领域,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这些竞争对手有的凭借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有的则依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客户,这使得德林海在市场拓展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项目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阻碍。部分项目所在地的政策变化、审批流程繁琐,导致项目进度延迟,无法按时完成验收并确认收入。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恶劣的天气、复杂的地质条件等,进一步影响了项目的推进效率。
(二)诉讼风波
除了业绩上的困境,德林海还陷入了一场诉讼风波之中。2024 年,公司全资子公司玉溪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玉溪市江川区水利局之间因合同纠纷对簿公堂。事情的起因是双方对合同中 “最终以甲方对投标文件采购内容进行审计” 中的 “审计” 存在理解上的分歧 。
2019 年 9 月 17 日,玉溪子公司与江川水利局签订了星云湖原位控藻及水质提升设备采购及运行项目合同。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采用三方共管账户模式,引入农业银行作为资金账户的监管方。2022 年 11 月,江川水利局向共管账户转入第三阶段款项 6352.5 万元。德林海认为,根据合同约定和相关评估报告,第三阶段目标已于 2022 年 12 月实现,江川水利局应按约解除对该笔资金的监管并支付款项。然而,江川水利局却以专项审计报告为依据,认为需要调整费用,并要求玉溪子公司返还多支付的资金及资金占用金合计约 1.03 亿元。
此次诉讼给德林海带来了多方面的潜在影响。大量资金被占用,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周转和正常运营。诉讼纠纷的存在也可能对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客户和合作伙伴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
(三)股权激励受阻
2024 年,德林海推出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也遭遇了挫折。8 月份,公司抛出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 202.22 万股,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万股的 1.79% 。激励对象共计 27 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然而,该计划却因授予价格过低,遭到了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