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12型拖拉机。
这款“老古董”在60年代和70年代可是风靡一时的当家花旦。它不仅能耕田,还能用于运输,简直是乡村中的“变形金刚”。想象一下,你的爷爷骑着它,载着一车新鲜的蔬菜,哼唱着《东方红》,满心欢喜地赶往城里集市。尽管路上颠簸得鸡飞狗跳,但他脸上的笑容却比阳光还要灿烂。这才是真正的“老司机”啊!
这款柴油轮式拖拉机,一听名字就知非凡。它可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台柴油轮式拖拉机,意义非凡。想当年,在南昌市八一广场首次亮相时,那场面轰动程度,简直不亚于如今的苹果发布会。就连苏联专家都连连称赞,对其表示高度认可。
这款柴油轮式拖拉机,名字虽俗,却颇有几分实在。它虽不似汽车、拖拉机、卡车或推土机,但却能胜任这些机械的工作。仿佛是乡村中的“瑞士军刀”,无论是农田作业、货物运输,还是翻山越岭,它都能轻松应对。尽管其外形并不出众,但实用才是硬道理。
这款柴油轮式拖拉机,在80年代和90年代可算是乡村里的“网红”,堪比拖拉机界的明星大腕。并非因其外形或性能,而是因为它深深扎根于乡土,与农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台这样的拖拉机,简直就能在村里横着走,无人能敌。
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
那款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对当时的农村来说,简直神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实在太能干了!
乌尔苏斯C45拖拉机。
听名字就感觉高大上吧?确实,乌尔苏斯C45这款拖拉机可是个“洋玩意儿”!它在50年代从波兰进口,那时候可是稀罕物。操作简单,零件结实,用起来特别顺手,不愧是“洋玩意儿”,就是不一样!不过,现在恐怕连波兰人自己都认不出它了吧?
话说回来,这些“老古董”拖拉机,虽然现在看起来又土又丑,但它们承载了我们几代人的回忆。它们就像我们的青春,虽然粗糙,但热情澎湃;虽然笨拙,但坚韧不拔。没有这些“突突”作响的大家伙,我们的父辈、祖辈怎么可能将荒芜的田地变成金黄的稻浪?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哪里来的米饭香?
拖拉机的介绍就这么多,有太多的厂家和牌子,有兴趣的可以网上科普,米云从小就可以见到拖拉机的身影,因为它可以拖粮食和食物来村里交换物品,当年农村的主要运输工具,比人力板车和船运的效率高,单机器还能耕地,米云二姨家就有一辆机耕地,当时在村里就多次帮米云家耕过田地。单机器还能抽水灌溉农田,米云在中学阶段和四姨父还有父亲多次抬机器打水,米云记得四姨家的机器比较大,抬起来还有点吃力,还要打桩固定机器,当时四姨家的机器主要用来打米用,偶尔也抬出去抽水灌溉农田,米云在高中阶段以前就会被临时征调充当劳力抬机器,记得那个机器和红砖一样的颜色,应该有八九十斤,米云中学阶段也就有那点力气,和父亲抬机器的时候好像小点,应该也有四五十斤的样子,反正要点力气才能抬得起来。
喜欢80后的回忆录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80后的回忆录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