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拖拉机上路跑运输时,拖拉机手让人羡慕,被称之为师傅。农户起房子拉砖瓦、拉石灰、拉砂石、拉泥土享受匠人待遇,东家绝不怠慢。上水利送民工、运粮草,首当其冲,箢子扁担挂满车厢两旁,男的女的簇拥在拖拉机的车厢里,欢声笑语,精神爽然。虽说颠簸、扬尘,人们脸上仍洋溢着以车代步的喜悦。
春种秋收送肥、运粮比牛车、板车要多装快跑。在运输车辆很不发达年代里,手扶拖拉机是婚车、救护车、殡仪车,可以为婚礼去娶新姑娘,可以送病人到医院,也可以拉死人到火葬场。反正物尽其用,你想不到的用处,它都能实现。
手扶拖拉机卸掉车厢,换上其他机具后,可排灌作业、犁耕作业、旋耕作业、播种作业、中耕作业、收割碾场作业等。如碾场时,人坐在装有尾轮的铁凳上操作,机架杠上牵引着用水泥制作的大磙,沿禾场草铺转圈行进,由橡皮轮和水泥磙把粮食脱落下来,比牛拉石磙压场多快好省。
手扶拖拉机,俗称“手扶鸭子”,形容的是它的形状和像鸭子一样行走得慢。农村手扶拖拉机曾经是农民的好帮手,是流动在广袤的田野上一道风景。如今,农村手扶拖拉机大都已被闲置,取而代之的是农用小货、农用三轮车。再则,有了“神牛”拖拉机耕整土地,联合收割机收获五谷,手扶拖拉机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当岁月流逝,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记忆。
手扶拖拉机是在国外诞生的,早在1904年,美国人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扶拖拉机,而到了1920年,欧美国家已经开始用这种机器来帮助农民们耕种菜园、果园和苗圃。在那个年代,它被亲切地称为“园圃拖拉机”。直到1946年,这种拖拉机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而手扶拖拉机以其柴油动力、简单结构和耐用性,迅速在农村普及。1958年,我国研制出了工农-7型手扶拖拉机,这种小巧灵活、动力强劲的机器深受农民喜爱,后来接连研发了各个品牌系列的大小拖拉机,全国各地都有厂商生产制造。
手扶拖拉机不仅在农田里大放异彩,许多农民还利用它进行短途运输。在那个大型拖拉机还未普及的时代,手扶拖拉机几乎遍布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聪明的农民们还对手扶拖拉机进行了改造,使其更适用于载货运输。最初,车头和货斗是分离的,但后来为了方便,直接将车头焊接到了货斗上。装载货物时,车斗前重后轻,以避免手扶拖拉机被撅起来。
在90年代的农村,拥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几乎等同于现在拥有家庭轿车。它不仅能下地干活,还能上路跑运输,甚至出门串亲戚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各行各业都少不了拖拉机的身影,尤其拖拉机的机器可以分解下来成为各种动力能源。
现在生活好了,基本上在农村家家都买了轿车,用拖拉机娶亲也成了历史。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大型机械也出现在农民的生活中,现在的大型机械在播种和收割上的便利性突出,也向人们宣告:现代化机械将替代传统耕种,以后种地也不需要很多人了,手扶拖拉机也已经不能再胜任这个时代的发展,正在慢慢的退出这个时代得舞台,但它在农村默默付出的岁月人们不会忘记。主要是90年前出生的人群会有印象,90以后出生的人可能印象就不多了,社会在进步,机器设备也在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的设备最终还是会退出历史舞台。
拖拉机,那个在乡下发出“突突”声的大铁块,难道真的只意味着老土、臭烘烘和慢吞吞吗?不,你错了!这些被称作“老古董”的拖拉机,实际上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回忆。拖拉机用处可多,机器单独拆下来用处也不少,以前农村灌溉抽水房都是用那种大机器,抽水泵都是大炮口径的那种熊伟,米云目睹过各村组抽水房的大机器不下几十次,印象中看到过十个村组级别的水房大机器庞然大物,当时的理想就是想亲自去摇响那个庞然大物的大拖拉机机器。
今天,就简单节选网上看到的几款“爷爷级”的拖拉机。敢打赌,如果你能认识超过3款,那你可能真的要考虑退休了,二十多年前的神器,现在基本上退出历史了,可能在农村还能看到一点痕迹,现在各村小学都退出历史了,很多学校旧址都看不到一点历史痕迹,也就十来年,现在的时代发展太快,现在一年要比古时候的十年发展速度还要快,快的让人适应不过来。随便看看几个老古董机器吧,米云小时候就多次与拖拉机打过交道,一直打到高中阶段,别问为什么米云能与拖拉机的渊源能持续十几年,因为米云的所有求学阶段基本上都是在农村居住阶段度过。
首款登场的是东方红-54型拖拉机。
这款拖拉机堪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先行者”。在1958年7月20日,它从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生产线上缓缓驶出,标志着中国农业机械化新时代的开启。那一幕幕,仿佛历历在目:工人们满身油污却笑容满面,领导们挥舞着红旗激动不已,整个厂区都沉浸在欢庆的氛围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