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参不断对自己说道。
五者火烧、谓行山泽逢诸野火,及以居家,值其焚灼,形体焦然。
两位仙师在皇宫之内斗起来了,起因好像是为了抢一个妃子。
这两年来,赵参少有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册封后宫的群妃。
当然,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有几位留在皇宫负责看守他的仙师很喜欢这个调调。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看着哪个妃子不错,便让赵参册封她们,告诉她们晚上皇帝要去她那里,让她等待侍寝。
当然,最后去的肯定是仙师们就是了。
赵参不是很明白仙师们为什么对这件事情如此乐此不疲,他甚至没见过那些所谓的自己的妃子,对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感觉。
仙师们则很喜欢这种话本里才会有的剧情。
按照赵参观察,他们这些人在修行世界的地位其实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低,几乎就是很底层的位置了。
向上比不上几乎所有宗门的弟子,向下对凡人也不太敢任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毕竟所有的凡人国家都是大宗门的私有财产,乱动的话容易丢命。
那些大宗门的弟子可不介意杀几个散修来向外传播自己的美名。
这让赵参察觉到了一点机会。
他小心的察觉了几位仙人各自的口味,找出了其中的共通之处,收买了几个侍女。
毕竟程国发生巨变还没有多少时间,愿意为了他这个所谓的皇帝赴死的人还是不少的。
人们对自己花费功夫得到的东西往往会抱有更多的期待,警惕心也会小一点,对失而复得的东西也是这样的。
赵参没感觉这些仙师在心态上和凡人有什么区别。
六者毒伤,谓虎狼虫蛇蜂虿众毒,及草木花叶伤损皮肤,或恶气毒物中身入腹,痛苦难堪。
再怎么说是仙师,这些炼气的仙师和凡人的差距还没有到达那种传说中的天差地别的地步。
用父皇断他全身经脉时使用的毒药,没用多少功夫就把两位仙师制服了。
不,严格来说两位也都是凡人了。
这时候再使用凡人的毒药竟然也有了用处。
赵参没有急着杀了他们,而是好好的折磨了一番,发泄了心中的情绪。
从这两位死掉的仙人口中,赵参了解了一点基本的情况。
这些散修是在一个叫五行宗,据说是天下第一大宗的庞然大物,在这样的巨物领导下,历时三十七年,却一直没有显着的战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人口中,寒鼎宗就是天下作恶最多,最为猖獗的魔道宗门。
而像程国这样生活在魔宗庇护之下的国子民,显然就是魔道余孽,不论被怎样对待都不会受到外界的谴责。
至于他们是怎么打败寒鼎门的?
还是在一位大神通者出手,花费巨大力气,将包括程国这些在内的整个寒鼎门掌握地域搬到了五行宗所处的中原鹿州。
在这种鼓励无缘的情况下,寒鼎门没有撑多久,被打破宗门,叫那些正道宗门们吃了个盆满钵满。
至于没有多少油水的这些凡人国家,就被大宗门们扔给了这些散修,不管他们做些什么都可以的。
赵参的父皇也不知道是怎么得到了宗门大势已去的消息,及时又懂事的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毕竟这个时候选择和这些修士敌对的话,就是和所有想要瓜分的散修对立。
知道这些的赵参心中五味杂陈。
父皇总是会做出明智的选择,至少是对国家明智的选择。
七者压迮,谓山石崖岸屋宇,瓦木崩坏,摧折压迮,损伤手足,头目痛楚难忍,坐卧不安。
赵参知道了父皇到底是给自己喂了什么毒散。
经脉被断绝在修行界中不算什么大事,只是炼气初期中期的修士才害怕这个。
而且治好的丹药也不是很难找,两个仙师的储物袋中就有,若不是赵参第一时间带着禁卫将这两人绑住,只怕想要制服他们是不可能的。
得益于此,赵参终于找回了修行的方法。
奉道精进,要当勤身,守之当久,治志当坚,精进专念,莫有不先劳后报,度身神仙。
故有杨公十五奉道,六十未报,修身不倦,至年八十,功满行着,福报无量。诸贤者奉道,庄事勤身,当如饥渴,欲得饮食;如遇寒暑,欲得易处;如作极,欲得休息;如疲劳,欲眠寐;如愿想,欲有所得。念道奉真,欲得度身,如念此诸所欲,勉身如法不倦,获无灾殃、祸害、病痛、忧患,何愿不得,何福不应也。道出自然,先天地生,号无上玄老太上。
三黑混一,为无上正真之道也。道弘大,包含天地,变化万神,微布散在八极之外,内潜毫毛之中,成生万物,制御三天,统三万六千神,大无不覆,小无不入,清虚无为,故能长存,含浊而不秽,故为万物母。
天道无亲,惟与善人。善人保之,以致神仙。非富贵者求而能得,贫贱者鄙而无与。
能专心好乐,精诚思念,修身行善,则与道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