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261.大傩之礼(十四)
出自河间郡一个破落户家庭,素来知道百姓之苦的帝姬刘宏。
当然很清楚寒门出身的画家乐松,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说她是自己人,带头冲锋,勇往直前,英勇就义。可一盏茶的工夫,别人都上战场了,与敌人杀成一团,就这家伙骑着高头大马,屁颠屁颠,又从战场上回来,原因是忘记带刀,徒手搏斗,略逊于人,于是回城拿把好用的家伙,接着再战。然后就卧床养病,一病不起。
说她不是吧,当了皇帝的司机,坐在皇帝跟前,替皇帝狐假虎威,圣旨都是在乐松的眼皮底下写成的,这样一个备受恩宠的高官,不是皇党又是什么?
乐松这样的人,按理来说,蒙受皇恩,应当对刘宏死心塌地才对。
可有一类人能够轻而易举改变小丑的志向。
你有家人吗?你有孩子吗?只要你做我的人,我保管皇帝给你的,我能给你十倍。
铁打的公族世家。流水的汉室帝姬。令不出洛阳。
皇帝必须是最强的军阀,否则做什么都是扯淡。
除非有不怕死的宦官,如两次党锢之祸那样,带着身穿铠甲的骑兵,冲进土豪家里,抄家灭族,把那些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士族统统杀上不遍。
不然就是皇帝哪天一不小心悄无声息地死了。天下这么多汉室宗亲,随便找个亭候的女儿,再扶持她做皇帝,不就好了。
绅权与皇权斗了千年,如今又到了皇权衰落的时代。
闭上眼睛,想了想今年的赋税。
“都内钱四十万万,水衡钱二十五万万,少府钱十八万万。”
全年收入竟然只有八十三亿钱。
其中都内钱由大司农张温负责统筹,因为是国家预算,只能用于国家政策。
唯有水衡钱和少府钱的四十三亿,是皇室财产。
要知道,这些钱要拨出百亿讨羌,又要拨出十几亿救灾,又要拨出几十亿给官员们做零花钱。
一百五十亿都不够用,何况只有八十三亿钱。
东汉初年,沛国桓氏的桓谭在《新论》中记载的汉朝初年财政收入,大概只有这么多。
当时只有两千多万人口。
如今的人口是六千万,是当时的两倍还多。
但税收却回到东汉初年。
究竟为何收不上来税呢?
难道都要怪到失地破产的流民身上吗?
可现在已经从流民身上,榨不出一枚多余的铜板。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想想《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凰四年,全国都遇到了大蝗灾,帝国是怎么集资救灾的?
卖官鬻爵!!
想想汉武姬打匈奴,打得财政破产,怎么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
卖官鬻爵!
想想汉桓姬平羌乱,没钱可用,怎么解决军需费用?
卖官鬻爵!
只要多杀几个梁冀,多宰几个马融,多砍几个袁隗,国库也能满满当当。
不必卖官鬻爵,也能国库充实。
可不卖官鬻爵,又能怎么办?
汉桓姬发动党锢的下场,便是一年后,不明不白地死在德阳殿内。
人人都说她是纵欲过度。
前些日子,蹇硕去冀州与幽州抄家,抄了五千匹好马,数十亿资材。
也有人开始说刘宏不务正业。
也许,很快,刘宏就会真的因为纵欲而不明不白地死在云台殿内。
毕竟,连乐松也不认为刘宏能够长久。
更不可能对刘宏忠心侍奉。
所以,刘宏已经开始对乐松有所疏远。
……
……
刘宏叹息。
想要得到一个实心用事的忠臣怎么就那么难呢?
汉室没有忠臣吗?
当然有。
除了颍川荀氏之外,还有许多忠臣。
只是这些所谓的忠臣。
如张让、赵忠这类大内宦官,她们忠的是皇帝,而不是刘宏。
谁做皇帝,宦官攀附谁。
如杨赐、刘虞这类士族之首,宗室大臣,她们忠的是刘氏,而不是刘宏。
哪位刘氏少女中奖,她们便忠于谁。
真正忠于刘宏的。
河间郡出身的老奴蹇硕是一个,大司农张温也许也是一个,西州士人傅燮也是一个。
还有一个,现在离刘宏很近,却因为刘备的出现,如今又离刘宏很远。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
五年后。
三十而立的刘宏,大概会遇到那个令她喊出“恨见君晚”的女人。
那个女人,出身敦煌士族,起初与袁绍、刘虞交好,却被意图颠覆大汉的二人出卖。
那个女人,曾被董卓深深忌惮,评价:“明智有余,然不可假以雄职”。
那个女人,多次建议皇甫嵩诛杀董卓,却被皇甫嵩晾在一边。
那个女人,曾因太师董卓,侮辱了朱儁,因此不依不饶和董卓作对,逼得风头正盛的董卓不得不低头向朱儁道歉。
那个女人,甚至立下遗嘱,宁死都不要董卓馈赠,却被董卓拿出东园秘器厚葬,郑重厚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