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168.袁绍(八)
袁基确实不大方便。
窗外高朋满座。
她却独自一人躲在屋子里,抱着刘备的画像,趴在案牍前,茶不思,饭不想,废物了一般。
尽管,史书上说她儒雅俊逸。
她看着镜子里邋里邋遢的自己,心想,这副模样要是被玄德见到该怎么办?
但她又摇了摇头,玄德最近一直在司徒府忙着记账,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如果,见到玄德,到底该对他说什么才好呢?
……
……
厅堂内,袁绍拉着刘备的手臂,向众人引荐。
“这位是侍中刘玄德,涿郡出身,乃是大儒卢尚书的高第。”
刘备也不想在众人面前落了袁绍的面子。
便对众人说道:“在下刘备,忝列貂蝉,辱没先师,还望众位海涵。”
众人都知卢植不是党人,但郑玄是半个党人。
而郑玄和卢植的老师,师承班昭,那可是党人们敬佩的马融马老前辈。
“原来是马姥的徒孙。”
众人本以为刘备是靠着“姿色”上位的草包。
知道刘备的师承之后,就好像是大专生看到了985的学历证一样,顿时不敢小看。
纷纷大喊着“拜见玄德姬。”
就这样,刘备代替袁绍成为了宴会的焦点。
当然,袁绍这边也有足以压倒刘备的人物。
“八俊之一,刘表,刘景升。”
袁绍搬出刘表之后。
众人立刻就把目光对准刘表。
这可是活在当世,硕果仅存的党人领袖。
很不一般。
刘备当即对这个优雅绝世的文学御姐行礼。
“景升姐,别来无恙。”
刘景升举起酒杯递给刘备,自己也拿起一杯。
“哈哈哈,本初,你介绍晚了,刘备是我同族的妹妹,刘宽刘太尉已经为我引荐过了。”
说完,她把杯中酒喝光,又把杯子倒扣,一滴不流,示意自己饮尽。
刘备也没法子,这是祖国的老习俗了,只能回礼喝酒。
好在这是葡萄酿制的果酒,酒精不多,更像是一种水果饮料。
又得冰镇,滋味甜美。
刘备喝了这一杯,反而还想喝下一杯。
只是刘景升已经喝过,他要是多饮用,也没有机会。
袁绍拉着刘备又见了一位相貌堂堂的青衣道人。
她对刘备笑道:“这位乃是张角的师妹,道门第一经师,平原襄楷,曾与郑前辈并称的人物。”
原来是对帝姬首献《太平经》的襄道人?
这让刘备不由地对眼前的老道士高看一眼。
襄道人出身青州平原郡高门。
早年曾向朝廷进贡《太平经》。
乃是卢植、郑玄一个时代的前辈。
襄楷,品德高尚,为人方直,长于辩才。
太傅陈蕃曾请她作为自己的门人。
太傅陈蕃是“方正科”加“孝廉科”,双科出身的汝南士族。
汝南陈氏虽不如四世三公的袁氏,却也是累世两千石的士族。
到了陈蕃这一代,靠着胡广的扶持,稳稳地压了汝南袁氏一头。
当年,陈蕃在青州乐安做太守时,认识当地名士襄楷。
后来,以“方正科”举荐襄楷。
足见襄道人不是一般的江湖中人。
刘备便要对她行晚辈礼。
襄楷却说:“你是上官,我是不过一位太学博士而已,郑卢二位乃是当世鼎鼎大名的经师,贫道哪敢与郑卢二位论交,只望今年冬至能得二位大儒嘴下留情。”
刘备这才知道,襄楷是要代张角来和他家的两位师长打擂。
也对。
此乃“三天正法”与“六天故气”之争。
乃是挑战儒门天帝的道门天尊的麾下,法统之战。
虽然知道襄楷是大汉的“逆贼”,太平道的经师,儒门的劲敌。
但碍于礼貌,她还是行了晚辈礼。
襄楷心道:“你已知道我是太平道的人,却还是先礼后兵,不愧是儒门高第,果然知书达理。”
她和太平道里的大部分道士不同。
她是彻头彻尾的士族出身。
更接近于魏晋南北朝那些出身高门大户,儒道双修的道士。
袁绍又拉着他见了一位白衣秀士。
“这位是汝南陈逸,乃太傅陈蕃之女,乃是我袁氏的乡党,也是国之栋梁。”
刘备知道陈逸是在场最大的通缉犯。
甚至可以说,汉代的“本·拉灯”。
但在这个党人掌握社会主流舆论的时代,陈逸在士族心目中比帝姬刘宏更加正面。
刘备行了平辈礼,没有亲近,也没有疏远。
这么多的豪门士族在场。
他就算是在场官职最大的人,也不能把陈逸怎么样。
陈逸见刘备生得花容月貌,也是心神一荡。
忙学着光武姬刘秀,搞起了“握手言欢”。
“好俊的妹妹,真想认你做个弟弟,每日疼爱。”
刘备突然被陈逸握了一手,顿时感到脸颊羞红,气息不顺。
袁绍拉着刘备的另一只手,说道:“来来来,玄德。今日我为宴会主人,你为座上宾,你我一同学那汝南月旦评,一同点评在场嘉宾如何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