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167.袁绍(七)
听到这个声音,刘备与袁术往声音源头望去。
只见,袁绍带着自己的众多亲信,来到路寝,迎接众位宾客。
这些亲信有南阳名士许攸、颍川计吏郭图等人。
但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亲信里,竟然有八俊之一的刘表、太傅之女陈逸与道门高士襄楷。
袁绍拱手对刘备道:“玄德,家姐身体抱恙,不能相见,今日由我作陪如何?”
不对劲,很不对劲。
刘备心想,这些人怎敢联袂与袁绍同来?
这让众多上计吏面面相觑。
这袁氏有问题啊!
刘表是谁?
太学生首领,党锢之徒,在逃刑犯。
尽管有宗室身份,保住一条性命。
但因为与陈蕃等名士友善,帝姬并没有赦免她的禁足令。
故而,如今的刘表没理由抛头露面。
刘备也只是在刘宽的宅邸见过这位。
除了刘表之外,还有陈逸与襄楷。
陈逸是天下第一名士太傅陈蕃之女,也是朝廷最大的通缉犯。
当年,陈留名士朱震为了保护她一人,满门被诛杀。
她自然也不能露面。
如今却站在袁绍右侧。
道士襄楷是于吉之徒,道门有名的辩经士。
朝廷虽然没有明确通缉她。
但她是陈蕃的门人,若出席在公众场合也极为不妥。
要知道,“陈蕃”两个字,作为“党锢之祸”的代名词。
当年可是引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十三岁的帝姬与宦官联手,对陈蕃的门人降罪六七百人。
上至公卿,下至郡守,只要与陈蕃沾边,没有不因此家破人亡。
“党魁”二字的出处,正是由此而来。
故而这些陈蕃的门人没有不狼狈逃窜的。
……
……
然而,近几年来,风向变了。
帝姬的口碑坏了。
东海地震、北州雪灾、中原蝗旱。
刘氏说自己受命于天。
如今天灾不断。
刘氏神学的天人感应,就是动摇刘氏最好的武器。
……
……
随着天灾人祸不断。
各地士族借着天灾人祸,都说:“这是帝姬不修德政,不任用我们士族,才有这样的大祸。”
“如果当年帝姬任用陈蕃,老百姓就能吃饱穿暖。”
“如果当年陈蕃把宦官杀干净了,天下就太平无事。”
“如果现在是我们士族掌权,一定让你们安居乐业。”
民间逐渐兴起一股“保卫陈蕃门人”、“为陈蕃平反”的浪潮。
这之中,最有名的人物,就要数“让梨姐”孔融。
……
……
孔融是怎么出名的呢?
不是靠梨子,而是靠着收留党人。
当年,陈蕃被杀,门人在逃。
凡是收留这些门人的,有几十户豪门大族,家破人亡。
故而,当时有个成语叫做,“望门投止”。
这些党人生怕被豪门收留,反而害得别人家破人亡。
孔融和姐姐仗着自己是圣人之后,收留了党人,结果事情泄露。
党人逃到塞外,孔融和孔融姐姐、孔融的母亲,都被抓了。
孔氏是圣人之后,当地的豪门大族。
外地来的官员,不敢对这家人拿捏。
官员既要对上面负责,也要给下面有个交代。
因此,官员问这三人,你们谁来顶这个罪?
《后汉书》记载: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孔融之兄)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
……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末欺少年……啊,末欺士族软!
如今,这些人被称为“八俊”、“八厨”、“八顾”。
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惧被这些“党人”指责贬损,皆登门拜访或收留她们。
这些人的名气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大。
反倒有反客为主的意思了。
以前,她们走在大街上,生怕被人认出,被抓进官府。
现在不一样。
为陈蕃平反而是正知正确。
保卫陈蕃门人更是一门生意。
她们这些党人成了香饽饽了。
袁绍是怎么出名的?
收留党人,阴结豪杰,刺杀宦官。
曹操是怎么出名的。
为陈蕃平反,为此曹操甚至愿意辞官!
士族是台面上最大的势力。
谁为天下第一名士陈蕃喊冤,谁就能吃到时代的红利。
就算在场的上计吏认出了陈逸,也不敢指出陈逸。
这就像刚正无私的桓典,身为“御史”,却反而要被“通缉犯”陈逸威胁。
正如东汉那句老话,“宁负高官,莫惹豪强”。
谁成为豪门士族的代言人,谁就可以搬弄是非,呼风唤雨,篡夺江山。
……
……
刘备一向都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