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149.天师道(十七)
张天师,名衡,字灵真,乃是天师道的第二代传人。
与东汉大科学家,河间郡太守张衡并不是一个人。
今年八十有四,却保持少女容貌,白发飘逸,乃是高寿神仙。
若说这位张天师一生有什么事迹,还真说不出来。
她一辈子都在躲避官府的追捕,躲藏在阳平山中传道,集结了数千门人。
有些像金庸笔下《笑傲江湖》中,把朝廷视为“臭鱼烂虾”的名门正派。
看不起官府,但也不敢把官府怎么样。
但要说她的家人,便都是各个有名。
头一个是奴役五方鬼神,开创道门正宗的道祖老妈,老张天师,张道陵。
第二个便是七十多岁,却保持少年模样,总是欲壑难填,脸红耳赤的名剑丈夫,卢仙君。
第三个便是开创“五斗米道”,到处搞“庞氏骗局”的狡猾徒弟张修。
以及最后一个也是第一个建立道门割据势力的宝贝女儿,小张天师,张鲁,张公旗。
作为夹在“老张天师”与“小张天师”之间的“张天师”。
张衡的处境可谓非常不妙。
虽然历史上,把张陵、张衡、张鲁三人的教义,称之为“三张道法”。
但张衡这个二代天师,为了传道,被刘焉这个无耻晚辈,戴上绿色的道冠。
活得并不光彩。
……
……
大门被卢植关上,风雪被阻隔在辟雍殿外。
看着眼前的白发少女,卢植解下酒壶,喝了一口,递给她,笑道:
“不周风方停,广莫风方起,离冬至辩经,还有些日子,天师是来拜会我家师妹的吗?”
西汉时代《淮南子·天文训》便已记载“八方之风”与“二十四节气”。
其义乃是为了指导农人与官员合理安排四季时间。
裁决是非,乃是二十四节气之尾,八风之末的事情。
少女容貌,白发飘逸的张天师接过酒壶,喝了一口,说道:“不周风至,则修宫室,缮边城;广莫风至,则闭关梁,决刑罚。”
喝过后,张天师把酒壶还给卢植。
卢植把酒壶挂回腰间,冲张天师行了晚辈礼,点头道:“广莫风至,则闭关梁,决刑罚。原来是兴师问罪来的。”
张天师指着郑玄说道:“非是兴师问罪,乃是斩妖除魔,难道你看不出,这返老还童的郑玄其实是一只嗜血之鬼?!”
卢植摇了摇头,说道:“我看不到什么鬼,我只看到了一个精神有问题的老太太。”
张天师眼神一凛。
“那还废什么话?出招吧。”
头上发髻崩开,殿门被气劲震碎。
儒门、道门,两教最强的女人,厮打起来。
墙柱剧震,剑气横生。
孔秋的泥塑像都被削掉了半个脑袋。
……
……
剑气裹着寒风,在大殿中肆虐。
无数木屑打在脸上,睁不开眼睛。
“哎呀,你们别打了。”
“你们别打了。”
华佗抱着昏迷不醒的郑玄,躲在柱子后面,挤着眼睛。
心想着,我家里几个亿的酬金还没花完,《青囊书》还没写完呢!
我老公还没让我怀上宝宝呢!!我不要死,我要当大官啊!!
《魏书·华佗传》记载“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华佗这家伙也是个三心二意的主。
她虽然医术精湛,但一直后悔做医生。
明明,下邳陈珪举她的孝廉,她不去做六百石的郎中。
太尉黄琬征辟她做掾属,她也不去做一千石的长吏。
当医生,日进万钱,她又后悔。
而她又是一个兼通数经的“大儒”。
她就像是一个优点太多,难以抉择自己就业方向的“全才”。
她华佗这辈子,到底是想干嘛?
其实华佗自己也想不明白。
性格非常之纠结。
……
……
一道寒芒闪过。
丈二高的孔秋泥像,被拦腰斩断。
张天师站在泥像旁,一掌打在泥像残骸之上,无数碎块朝着卢植飞来。
卢植瞪大眼睛,手持涿水剑,忙使出“一水三绕”绝技。
只见四周剑影纷纷,飞星般的石块,尽数被裁成细沙,随风飘散。
她一挥衣袖,运起强大内功,细沙化作沙暴,眯住张天师的眼睛。
“辱我儒门先师,前辈是否太过了!”
腾空而起,一剑刺来,正是张天师心窝。
白发少女挥手间把细沙拂去,手捏剑指,夹住卢植的涿水剑。
她的身体受到剑气冲击,不断后退,撞出殿墙,撞到辟雍殿与明堂殿之间的中庭。
这里曾经是崔烈为太学生讲解《公羊春秋》的地方。
中庭两侧栽种桃李,草坪十分柔软。
但此刻已经被皑皑白雪埋没。
张天师手指一拨,将卢植刺来的涿水剑拨开。
两人于中庭决战。
黑夜之下,张天师抬起右脚,一只木屐,脚踏傩舞,扫雪画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