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思忠一路走一路和人们,打招着招呼说着话进了村儿。当然了他一路上,和任何人打招呼说话时,都是一个姿态了。姬思忠进村以后,并没有先回家。他直接来到了村北的,本队的队部儿。他走进了大场里看见,一个老人弯着腰,拿着扫帚扫场拾掇零活哪。他冲老人走着,招呼:“照春大伯,你在场里干活呢?”
老人听到有人和他说话儿,停住手里的活直起腰来。老人一看是姬思忠,笑脸儿:“思忠多咱家来的呀?”
姬思忠满脸的愉悦色“我刚家来的。”
老人:“跑着活了吗?”
姬思忠走到老人面前,站住:“有个八乎吧。”
老人:“嘿,思忠你要是能给咱们队里,跑个富业活来就得了。今年个咱们队的日值就高喽,日值一高队里,就有不了亏款户了,全队的社员儿,就知你的大情了。”
姬思忠得意的一笑:“大伯你知道咱队的,几个队委会的人,都干什么活去了吗?”
老人:“我知道,他们几个人都跟着,社员们一块上村北的,麦地里干活去了。”
姬思忠:“大伯你前把手里的活放下,你上地里跑一趟。把队委会的人叫回来,你就说我家来了。你告上他们我在,队部里等着他们哪,我有事跟他们商量行吗?”
“行,我这就去。”老人把手里的扫帚,戳靠在队部的房墙上,快步往大场边的道上走去。
姬思忠看着老人走远了,才走进队部屋里。
太阳压山的时候,饶克信等队委会的人,才听完姬思忠去BJ跑业务、联系业务活的经过。队委会的几个人,被姬思忠的口若悬河,添油加加醋、山吹高哨的一通喧染。说的都喜笑颜开、情绪高涨、满怀希望。几个人也都被姬思忠的,聪明才智、随机应变的能力,能折能弯的办事素质,所折服、还羡慕。
饶克信坐在屋里地上的凳子上,情绪亢奋地:“思忠,我们几个人对,跑外的事一点都不懂。你说这个事怎么办好,咱们就怎么办,我们是事都依着你。你不是说想给,马科长送点礼嘛。只要是咱们队里有的东西儿,你就随便拿、随便送。只要是能把活儿,跑回来就行啊!”
姬思忠:“叔叔,我就是怕咱拿着,队里的东西去送礼,社员知道了对咱们,准有意见反咱们哪。”
饶克信:“没有没事儿。只要是你把活跑回来,咱队里有了富业赚了钱。过了大秋一结算、日值一高,年下一分红,社员们多分了钱,社员们对咱们就,什么意见都没有了。”
刘学静:“这就叫一白遮百丑。”
李书花:“我听人说现在跑外,要想着跑个活来,都得送礼。送礼你还得有个门儿,送的进去哪。送礼也是份能耐,没有能耐你还送不进去哪。”
李大贵:“送礼谁要是有意见,就叫谁跑去不就得了嘛!”
刘学静:“就是咱们队里的,这帮大老爷们儿。我还是那句话儿,上炕认的老婆子,下炕认的鞋,死了都不来出秧的主儿。没有一个人能赶上,思忠这么有能耐的。”
饶克信:“别看咱队的社员有点不能行,要是赶上个什么事儿,都明白事理着哪。”
李书花:“思忠你给马科长送礼,你想着给马科长,都是送些个什么东西啊?”
姬思忠:“送二斤香油、三斤芝麻、十斤人果儿(花生)、五斤绿豆就行。”
饶克信:“你说的这些个东西儿,咱队的粮库里都有,就是没有香油。”
刘学静:“有芝麻就有香油。二队不是开着香油房呢吗?咱拿着芝麻上二队,换点香油来不就得了吗?”
饶克信:“对对对,我净顾了乐了,把这个事给忘了。赶明儿个我拿芝麻,上二队换点香油去。”
姬思忠:“别等到赶明儿个,在换香油去了。今儿个后晌就得,把香油换回来,赶明儿个我还得,起个大早走哪。”
刘学静:“思忠你干吗这么着急走哇,你不跟小青在家里多呆两天?你是没有看见小青哪,你走的这两天,她赛丢了魂似的。她一天上我们家里跑八趟,问我你得多咱家来,她想你想的都快疯了。”
姫思忠:“我也想在家里多呆两天,可是不行啊。要想干成一样事儿,就得前吃苦、前受罪。特别是上外头,跑外跑活的这个事儿。就得抓紧抢时间、抢时机。你晚一天去,这个活就备不住,叫别人抢了去。我跟传达室的,那个老头呆着的时候,他告上我说,上他们厂子去联系业务活的,业务员多了去了。”
饶克信:“哎,思忠你是怎么想起来的,把礼品直接送到,马科长家去的呀?”
姬思忠:“都是看门的那个老头儿,用话提醒的我,要不然的话我怎么会,想起这么个计策来呀?特别那个老头告上我说,要想把这个活跑到手里。就得想个奇招儿、奇办法儿,想别人还不敢想、想不到的奇招儿、奇办法儿。哪个厂子里的规章制度,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有机可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