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拨开云头往下观看,见午门杀气连绵,愁云卷结。
广成子道:“道友,成汤王气将终,西岐圣主已出,你看那一簇众生之内,绑缚二人红气冲霄,命数未绝,显见是个有福气的,果然该归入我阐教门下。”
赤精子叹道:“道友,此时正逢神仙杀劫,吉凶难料,真入了我等门下,恐怕未必是福啊!”
广成子亦叹道:“天数如此我等又如之奈何,终究是封神榜上有名姓,合该归我等门下。”
赤精子道:“此言不差,却不可迟疑了。”
广成子颔首,点指招来黄金力士吩咐道:“与我把那二位殿下抓回本山来听用!”
黄巾力士领法旨,驾起神风,只见播土扬尘,飞沙走石,地暗天昏,一声响喨,如崩开华岳,折倒泰山,吓得围宿三军,执刀士卒,监斩殷破败用衣掩面,抱头鼠窜。
少顷,风息无声,二位殿下已不知何往,踪迹全无……
得听回报,百官闻此异事,俱是喜不自胜,只道天不亡衔冤之子,地不绝成汤之脉。
帝辛闻讯沉吟不语,暗想道:“奇哉!怪哉!”心下犹豫不决,却也无可奈何……
自此之后,帝辛彻底放飞了自我,不需几日便炮烙了数位忠臣,引得朝堂之上万马齐暗。
帝辛、妲己害死了姜后,又害怕姜后的父亲东伯侯姜桓楚谋反,于是费仲就对帝辛献了一策。
不若暗传四道旨意,以北海叛乱猖獗为借口把四镇大诸侯诓进都城,枭首号令,斩草除根,那八百镇诸侯知四臣已故,如蛟龙失首,猛虎无牙,决不敢猖獗,天下可保安宁。
帝辛闻言顿觉好计,便暗发诏旨四道,点四员使命官,往四处去,诏姜桓楚、鄂崇禹、姬昌、崇侯虎入朝。
一员官径往西岐前来,不一日,过了西岐山七十里,进了都城。姬伯带领文武,接天子旨。
姬昌拜诏毕,设筵款待天使,次日整备金银表礼,赠送天使。
姬昌道:“天使大人,只在朝歌会齐,姬昌收拾就行。”
使命官旋谢毕姬昌,自去了……
姬昌回到殿中,将囯中之事与重臣交代了一番,打发他们离开,心下旋即沉了下去。
他精擅推演先天易数,昨日天使来临,他回宫后起了一课,算到此去朝歌定然是多凶少吉,纵不致损身,也该有七年大难,不得不忧心忡忡。
想了一会,将长子伯邑考宣到跟前,将算到的事情一讲,命他代自己坐镇西岐,七载之后灾满,自然荣归,切不可差人来接他。
尤其“你切不可差人来接我”这句,他是再三嘱咐。
伯邑考闻听姬昌有七年之灾,便要代他前去。
姬昌却是摇头,只道君子见难,岂不知回避?但天数已定,断不可逃,徒自多事……
之后,他便回宫拜别母亲,将二十四妃,九十九子安顿好了,次日告别臣民,率随从赶赴朝歌。
一日行至燕山,姬伯抬眼看天,忽然在马上道:“叫左右看前面可有村舍茂林,可以避雨,过会必有大雨来了。”
随人议论道:“青天朗朗,云翳俱无,赤日流光,雨从何来……”
说话未了,只见天空云雾齐生,风裹湿气扑面而来。
姬昌打马,叫人速进茂林避雨。
众人方进得林来,霎时间风狂生冷气,须臾内雨气侵人,初起时微微细,次后来密密层层。
滂沱大雨,一似飘泼盆倾,下有半个时辰,姬伯吩咐众人:“仔细些,雷来了!”
话犹未了,一声响喨,霹雳交加,震动山河大地,崩倒华岳高山。
众人大惊失色,都挤紧在一处。
须臾云散雨收,日色当空,众人方出得林子来。
姬昌在马上浑身雨湿,叹道:“雷过生光,将星出现,左右的,与我把将星寻来!”
众人心中冷笑不止:“将星是谁?那里去找寻?”
然而不敢违命,只得四下里寻觅。众人正寻之间,只听得古墓旁边,像一孩子哭泣声响,众人向前一看,果是个孩子,众人抱给了姬昌看。
见此子面如桃蕊,眼有光华,姬昌心中大喜,暗想:“我该有百子,今只有九十九子,适才之数,该得此儿,正成百子之兆,真是美事。”
就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个道人,丰姿清秀,相貌稀奇,宽袍大袖,有飘然出世之表,正是那终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
双方互报了名姓,云中子这才将来意讲出,原来是准备收那孩子为徒。
姬昌有先天神算之能,趋吉避凶之手段,知道此子能拜云中子为师乃为造化,如何不允。
于是便将此子起名为雷震子交给了云中子,让他带到终南山去了……
一日,姬昌进了朝歌,至金庭馆驿,与其他三路诸侯相逢,四人夜间开席饮酒,至半酣时,南伯侯鄂崇禹与崇侯虎争起来,言语不和后又自厮打开来,姜恒楚忙劝解开来,喝令崇侯虎自行去睡了。
三位伯侯重整一席,再次饮宴,内中有一驿卒,见三位大臣饮酒作乐,点头叹道:“千岁,千岁!你们今夜传杯欢会饮,只怕明日鲜红染市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