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世的科学基础上,组成万物的基本是氢元素。而氢元素的组成是基本粒子,要知道在战国这个时代,能依靠缜密的逻辑推理就做到这样的状态,那确实想到的了不起了。
惠施有些命题是和后期墨家争论的结果。后期墨家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常识,对物体的外表形式及其测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义。
《墨子·经上》曾说:厚,有所大。认为有厚才能有体积,才能有物体的大。
而惠施反驳说: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认为物质粒子小一不累积成厚度,就没有体积,但是物质粒子所构成平面的面积,是可以无限大的。
后期墨家曾经严格区分空间的有穷和无穷,《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认为个别区域前不容一线之地,这是有穷;与此相反,空间无边无际,这是无穷。
而惠施反驳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就是说南方尽管是无穷的,但是最后还是有终极的地方。后期墨家认为中心点到相对的两边的终点是同长的。
《墨子·经上》说:中,同长也。
而惠施反驳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因为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大,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心。
后期墨家认为同样高度叫做平,《墨子·经上》说:平,同高也。
而惠施反驳说:天与地卑,这个卑是接近的意思,山与泽平。因为测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样。站在远处看,天和地几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顶上的湖泊边沿看,山和泽是平的。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处于变动之中,比如说日方中方睨,这个睨,是侧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
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事物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但是他无条件地承认亦彼亦此。只讲转化而不讲转化的条件,这样就否定了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对而不绝对的矛盾状态中。
但是看到这些东西之后,我相信各位看官心里自然有了很好的答案,即便是后手的爱因斯坦相对论,也没有避免这个问题,只能有发展出广义和狭义相对论来做解释。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发展出这样的学说,如果不是在魏国当这个官,而是潜心研究的话,很难讲这相对论到底归谁了。别忘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以逻辑学推演出来的,当时并未实际证据,只不过是后来的诸多科学家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对其进行了论证。
“哎呀,惠子前辈,草民在上郡便听说过惠子之名,对前辈的学说深感钦佩,尤其是前辈所言的,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晚辈深感认同,确实是佩服之极啊。”
这会惠施倒是突然不会说话了,本来自己就是劝架的。今天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想见识一下这个名动天下的冶炼锻造奇才到底什么样子。没想到田子方上来就和人家接火吵起来了。
不对,是上来就被整趴下了,现在这气还没顺过来呐。自己也就是好心劝一下双方好好说话,怎么没想到这少年竟然对自己的学说如此了解还大加赞赏,并且称呼为前辈。这就让惠施对雷云的好感急速增加。
“敢问雷先生为何叫我前辈?”
“雷云以为,惠子所研究的学说,当得起我叫你一声前辈。其实惠子前辈和墨子前辈准确说,都是我的启蒙之人。两位前辈的着作都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外人只知道我能冶炼,锻造,但其实我是通过研究物质的本质才能做到更好的冶炼锻造。”
“而研究事物的本质,这里边自然就包括惠子前辈和墨子前辈研究的学说和内容。所以尊称您一声前辈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可太意外了,想不到雷先生涉猎竟然如此广泛,刚才我看先生对儒家之说深得精髓,想着先生也是儒学之人,未成想先生竟然也精于墨学,还研究我名家。如此看来先生才气绝非一般。改日还要多多请教啊。”
“哈哈哈,好好好,寡人也未曾想到,先生竟然精于多家之说,真是麒麟之才啊。看来吾儿拜于先生门下,寡人倒是省心了不少啊。”
喜欢战国之天下纵横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战国之天下纵横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