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楚威王时期就早有灭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对越国作战的准备十分充分。只是天不遂愿被秦国牵制,那么一旦腾出手来,大败越军,战胜越国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由于越王无强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越国瞬间就分崩离析。
楚国趁机派大臣昭滑率军伐越。楚军先攻占原吴国统治的地区,然后向南继续攻越,进占越国全部领土,越王无疆被杀,设越地为江东郡。越国其余王族后裔分散于滨海地区,臣服于楚。
眼前这个人就是越王无疆,雷云知道这个人以后的命运,但是眼前,只不过是个孩子而已雷云收起了思绪。
“行了无疆,你回房休息把,好好养伤,早点恢复,去吧。”
“先生,明日上课,我可以继续去听吗?”
“想去就去吧,但是现在你最好赶紧滚蛋,我这会看见你头疼。”
“诺,先生,马上就滚蛋。”
看着颠颠跑出去的越无疆,雷云也不禁苦笑,这屁大点孩子,现在总不能撵走把。
第二天一早,大厅中早已座无虚席,此时就连几个太子的护卫也装模作样的站在门口表情肃穆的在看门,雷云走过的时候这几个马上行礼示意,搞的雷云直翻白眼。
很快,进了大厅,几位太子纷纷请安之后,大家都打了招呼然后落座。雷云请呛嗓子。
“昨天。咱们说了一下简单的化学,今天咱们说点别的,权当是聊天了。”
“其实我大概也了解了一下,你们来的当天,我和樗里疾,熊商有过交流。好像你们各自的学习中都必须学习六艺,然后兼顾学习一些这天下的百家中的一些学问是吧?”
“是先生,现在六艺是必须学习的,所以这天下的先生,夫子都是儒家。之后百家之说倒是可以学习,当今的也就是儒,墨,道,法,兵,其他的就是看看而已。”
“好,田因齐,回答的不错。坐下把,不要拘束,咱们就是聊天,坐下说即可。”
“那么我看到你们对这些百家之说争议颇大,认为这个无用,那个有用。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咱们不妨跳出来,不去争论这些百家之说有用没用,而是把他归为一类,就叫它哲学。然后把百家的说法,当成哲学中的一些小类别,你们感觉这样如何?”
“先生,这样分成一类,似乎也并无太大的意义,仅仅是给当下的百家之说一个更宽泛的范围而已。不知先生是何意思?”
“好,并非常不错,熊商,那么我问你,咱们的三皇五帝,唐虞时代有没有类似的百家之说?”
“先生,未曾听所有百家之说,那个时期不都是神仙所授吗?怎么会有百家之说?”
“噢?那我来问问你,你们现在知道的,有多少三皇,几个五帝?”
“这。。。。。。好像还真是,先生,学生知道的就有两个三皇五帝,还各自不同。”
“对,就是,学生也知道,道家说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五帝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这个也是儒家的说法。而民间则传,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为黄帝,炎帝,太皡,少昊,颛顼。这确实很奇怪。”
“不仅奇怪,还无法解释的通。”
其实雷云知道更多的三皇五帝的版本,但是他不能说出来。根据《尚书大传》、《春秋命历序》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燧人。
《春秋纬运斗枢》认为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礼号谥记》则认为三皇是:伏羲,祝融,神农。《资治通鉴》中的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古文尚书序》中的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汉书·王莽传》三皇是:黄帝,少昊,颛顼。
《史记·五帝本纪》、《吕氏春秋》、《大戴礼记·五帝德》认为的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战国策》则认为五帝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吕氏春秋》中的五帝是:黄帝,炎帝,太皡,少昊,颛顼。《世经》中的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翼。《汉书·王莽传》中的五帝是:帝喾,尧,舜,禹,汤。《资治通鉴》记载的五帝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当然,咱们换个说法就能解释了,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三皇五帝时期,文字并不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因为当时的文字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先民依靠结绳记事,许多的事迹之所以流传下来,全靠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
“但是口耳相传最大的缺点就是,事情原本的真相容易在传播的过程中走样,越是流传时间越久,事件失真的越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记载下来的三皇五帝不仅被神化,而且出现这个神话传说中的这件事是他做的,到了其他神话传说中就成了另一个人做的了。”
“你们并不知道,我锻造的剑,传到了越国,就成了可以一剑劈开大山,斩落星辰的神剑了,然是事实并非如此。然是你们几个的父王那一天兴致大发,来信让我斩落星辰给他们看看,我看我除了上吊就是跳河了,根本就没地方说理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