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停下,秦慕雪以为歌以结束,韩试猛然来的几嗓子,差点让她没有反映过来。
“我学得像不像?”韩试把吉他放下,笑吟吟地问。
“很蹩脚,有点搞笑,但放到歌的收尾又很有余味,我说不太明白。”秦慕雪微皱着眉头无比好奇,“你啥时学的兰州话?”
一口快,秦慕雪连老家的东北话都出来了。
韩试最后的几句词,是模仿兰州方言的吆喝声,没有旋律,明明不太地道,可奇特地与整首歌十分融洽,似乎把歌中的情绪都升华了不少。
“我没学会。就在车站和吃饭时,听到的几句最常出现的话,灵机一动加入了歌里。”
韩试一边说着,一边接过手机打开听了一边刚才的演唱,跟录音室的效果没法比,但原汁原味的听着不错。
韩试直接上传到了网难云,并发了个微博:“今天是积极营业的一天,求表扬。”下面加了个链接。
“表扬是不可能表扬的,除非你翻我的牌。”
“活久见,柿子在线撒娇!天了噜,柿子果然是个小奶狗,揉揉头。”
“连个自拍都没有也好意思求表扬?咦,有新歌!哇咔咔。”
微博的评论一会儿就炸了,闲着没事逛微博的人不要太多,柿子们设置了特别关注,到场尤其火速。
“你们真难带。”韩试回了点赞数最高的求翻牌的柿子,很乐。
不出现时在主页下撒泼打滚,一出现又傲娇了,是不好带。
但柿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新歌给吸引了,眼睛如同叮一下地发亮,连反驳和调戏爱豆都顾不上了。
先听歌。
《兰州兰州》。
点击播放,音质不算特别好,一听就是手机录的。
【兰州,总是在清晨出走
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
兰州,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
兰州,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民谣。柿子们发现爱豆的新歌又回到了最擅长的民谣类型。
一如既往地好听,稍不小心耳朵就会怀孕。
都说摇滚是个性,民谣是心情,一百个听民谣的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解读与感受,同样的旋律在阴天和晴天听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取决于当时的心境和个人的际遇。
可现在听韩试唱《兰州兰州》,几乎不是兰州的也从未去过兰州的人,都不由兴起了一股怅然若失的低落。
而正在外面漂泊和奋斗的兰州人,听着听着眼眶控制不住的红了,感觉韩试的歌词一句一句都写在了心坎上,所有在故乡经历过的故事历历在目,积压着的平日轻易不去揭起的乡愁,一下子浓郁到化不开来。。
歌里的少年,不就是当年的我么?
兰州喂,兰州呀。
特别是歌中结尾的几句乡音,彻底击中了兰州网友的泪点。
吐槽都是连哭带笑的,像个傻子。
“柿子的兰州话一点儿都不溜,逗死我了。可我笑着笑着才发现已泪流满面,离开兰州的第五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白马浪啊,想回去看看了。”
“兰州人报到,感谢柿子给我们老兰州人写的歌,虽然你弄哭了我。”
和城市有关的音乐,总是带着延绵不绝的私人记忆,韩试不是兰州人,唱出来的歌却好像让无数网友都能体会得到兰州人对于故乡眷恋与疏离的矛盾,感同身受。
但柿子里的兰州人终究是少数,柿子们在音乐的感慨中回过神来,很快画风就变了。
“尽管心疼了兰州的柿子一秒钟,但更羡慕你们,得到了柿子专门给你们兰州写的歌。”
“燕京人民求柿子为我们燕京写歌!”
“魔都人民同求。”
“冰城人民同求。”
“首尔的柿子同求,欧巴思密达。”
混入了国际友人,看样子是个我只是喜欢爱豆与国家立场无关的棒子国粉丝。
韩试《那年那兔那些事》在棒子国的风波仍未完全消失,动画也已在棒子国被封了。
“天府的柿子表示绝不柠檬,《成都》了解一下。”
韩试上次去天府写了首《成都》,现在成了天府柿子得意洋洋的资本。
“《回到LS》,亲们别告诉我没听过。”日光之城的柿子也美滋滋地冒了出来。
天府和日光之城两地柿子的评论过于伤感情,让无数柿子们恨得牙痒痒的,一转眼就遭到了网友们的集体火力围攻。
做人要厚道,红果果的炫耀不可取,偷偷乐就行。
不过同样无数的网友关注点却在韩试的行程上面,联想到昨日韩试才发过的微博,以及现在的新歌,很多人都猜测韩试正在兰州。
“柿子,打开定位呗,我是兰州本地人,请你吃最正宗的拉面哦。”
“柿子别走,我马上回兰州,教你最动听的兰州话。”
“柿子,是打算跟去年一样的到处旅游吗?作为打工人,没办法赶到你所在的城市,跪求仍像去年一样开直播。哪怕你就对着风景不说话都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