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旅本来是不装备主战坦克的,该型部队的重武器最多就是“豹”-2型(原型TAM)轻型坦克加上空降型的步兵战车。
因为运输机载重极其有限,所谓的重武器也都是皮薄馅大、一打就穿的玩意。
想增强防御也容易,下了飞机之后,再给坦克插上钢板,外壳就预留了大量卡槽。
空运轻型坦克就只能这么干,否则那就是移动的铁皮火炮,仅此而已。
但是现在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开启了战备仓库之后,空降旅也有了真正的主战装备。
优先级还是海军陆战旅,人家本来就是地面重装单位,但隶属于海军。
基于手头上的装备填补一下,挑剩下的就都给空降旅了。
原本波罗堡与津门(里加)各驻扎着一个陆战旅,这次只调动了驻扎津门的第五陆战旅。
该旅也是从前线退下来休整的,索性按照规定,无须将装备也带回来。
否则前线主战装备损失并不算低,其妥善率最多也就维持在40-50%的水平。
没战备仓库的话,只相当于有半个旅有野战突击能力。
运输是走公路,两军交锋时,那就是纯粹的野战。
在农田、森林、荒地,甚至沼泽边缘直接开打,越是烂地,变成战场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大明空军的优势太大,很多敌人都害怕躲城市在被地毯式轰炸给一波带走了。
如今空军主力在中东、远东、北美等地,西欧这边留守的只是二三线部队。
想搞个百机轰炸都困难,更别说震撼无比的千机轰炸了。
进入导弹时代之后,战略轰炸机的地位也随之下降了。
没有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最多在外围发射巡航导弹,仅此而已。
由于遇袭的是畿辅地区,军方对于使用轰炸机慎之又慎,投入作战的都是战斗机、攻击机、直升机。
想发射巡航导弹的话,直接使用相对便宜的发射车就行了,还省着耗损昂贵的战略轰炸机了。
第四天清晨,当敌人准备重整旗鼓,继续进攻明思克前,上千枚飞火流星便呼啸而至。
9K33-1T防空车所携带的防空导弹打打战斗机还可以,拦截战术导弹就勉为其难了。
为了敲掉敌人的防空武器,战术导弹先行落地,远程火箭弹接踵而至,最后是巡航导弹收尾。
一连串的爆炸过后,目标区域遍地弹坑,敌军防空部队的嚣张气焰直接被掐灭,现场几乎找不出来一辆完好无损的防空车。
稍后,近百架F-16型战斗机挂载空对地导弹又洗了一波地,它们的猎物是2T-Stalker履带式战车。
这种战车装备了双联装9K38针式防空导弹,也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明军战机稍不留神就可能被击落。
大明帝国的飞机工厂通过研究所的逆向研发,已经吃透了KF-16初期型,完全可以生产出战斗力相当于F-16A/B的仿制品。
造出F-16C/D也就是最近两年的事情,三年之内可以大批量生产,升级到F-16E/F倒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俄国礼包里有苏27与米格-29,英国礼包里有台风与狂风,西班牙礼包里有台风,印度礼包里有光辉。
同样是战机,KF-16的维护难度与使用成本低于双发战斗机,其战斗力却远远高于三哥家的光辉。
属于性价比最高一款的战斗机,海军喜欢双发型号,因为害怕单发战机熄火,双发型号更为可靠。
故而空军对其大批量采购,尤其是在内陆日常巡逻或者对地打击,经济性首屈一指,算是不二之选了。
FA-50战斗教练机如果只负责训练飞行员的话,成本很高,因为航电系统非常先进,空军并不愿意花大价钱装备高级教练机。
未来的吞金怪兽,包括预警机、反潜巡逻机、电子战飞机、隐身战斗机、重型直升机,连战略轰炸机都不在其列。
训练用普通的自产教练机就行了,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坐进双座版F-16里了,这不比飞FA-50刺激多了?
空军原来还打算研制新一代重型战机,随着KF-21的出现,该项目也就变成了以KF-21为基础的全隐身、内置弹舱的放大版。
看到KF-21的外形,某皇帝都想笑,远观起来好像隐身,仔细一看导弹都挂在外面。
外形向F-22靠拢,半埋挂载武器的模式却类似于“狂风”。
自称五代机,其实还是四代机,堪称“空中四不像”。
收拾进攻明思克的敌人,不需要KF-21,与在这里损失,不如直接送到主要战场去。
等到2T-Stalker履带式战车损失惨重之后,这股敌军就算是失去了防空能力了。
虽然机关炮也能对空射击,但也只能打打直升机罢了。
面对超音速的战斗机,幸存下来的爬虫们除了四处躲藏,就是白白挨打。
相对笨拙的Volat -V2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与BTR-70MB1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一辆接一辆的被炸翻摧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