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说分开好。”
“……”老头子转头瞧了老伴一眼,“你说啥?”
老太太将上午遇到谢琅的事情说了一遍,老爷子似乎也沉思起来了。
几日后,上窑村里就传开了,老于家要分家了。
俩老的跟着长子长媳过日子,下面四个儿子都分出来单过。
于老头特地去村长家里,让村长给其他四个儿子批宅基地。
一时间,不少人都来老于家暗搓搓的打听消息,是不是几个儿子儿媳妇不孝顺,才让于老头俩人分家。
不过有人来来去去的,都没打听出什么来,于老头只说家里人太多,挤得慌,分开过日子就挺好。
于家长媳得知终于要分家了,心里似乎一下子就疏阔起来。
作为长媳,家里的东西一般是要留给他们夫妻俩的,下面还有四个小叔子和弟媳,长媳心里始终都觉得憋屈。
她愿意养活公婆,可心底对其他四家到底有想法。
都是上窑村的人,人家分家要批宅基地,村长自然没意见,随后带人在从村子里丈量了四块地,然后于家那四家晚辈就开始托人盖房子了。
房子倒是不用多少,却也是青砖房。
于家五个儿子都能干,分家也没有闹出什么笑话,手里的银钱盖房子还是够的。
前前后后大半个月,其他四家都搬出去了,老于家顿时也变得宽敞起来。
大房有三个孩子,俩小子一闺女,以前大房家的闺女都和其他房里的姊妹睡在一个屋子里,现在小姑娘自己就占着一个屋子,可是高兴坏了。
就连俩小子也是一人一个屋,晚上可是不用担心被谁踹下床,也不用担心有人和自己争被窝。
以前是妯娌几个一块儿做饭,现在是大房媳妇自己,就算是忙碌些,她也乐意。
等到公婆不在了,他们的体己也就是大房的了,而且公婆的人口地可是大房夫妻俩种着,老爷子和老太太一年能吃多少粮食。
几个儿子都是勤快的,分家后也知道孝顺爹妈,家里但凡有点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或者是亲自送过来给老两口尝尝。
老太太暗中也琢磨过味来了,分家的好处有,那就是几个妯娌的感情比以前好了,以前住在一块,私下里可没少在自个儿屋里嘀嘀咕咕的。
她每天还是帮着喂喂鸡,扫扫院子,其他的事儿有大儿媳,一个人就能利索起来,倒是和没分家之前,并无太大区别。
家里也安静不小,清闲时候就听孙子孙女当着自己的面背背书,她听着也高兴。
最最关键的是,蒸上一大锅的白面馍,够他们这几个人吃两天的。
以前一顿饭就得大半锅的米饭,或者是一大锅的白面馍,即便是一天两顿饭,那也得来两锅白面馍,瞧着就心疼。
谢琅并不知道老太太分家了,她也不认为凭借自己三言两语,就真的能让古旧的思想一朝顿悟。
分不分家看他们自己,谢琅并不会强制执行。
这一年,大周各大州府纷纷解除了宵禁,老百姓不需要到了一定的时间就关门锁户,大周五十州府,都已经铺路完毕,路灯也都装好,从入夜到晨曦前,街上的路灯几乎亮一个晚上。
如今气候还有些冷,绝大多数的人半夜之前就回家了,等到了夏天,恐怕很多人都能彻夜不眠的在外游玩。
京城这两年就是如此,夏日炎热的时候,即便是到了下半夜,美食广场都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纳凉品尝美味的餐点。
而就在今年,冰棒问世了。
这并非是谢琅弄得,而是御膳房里的一个御厨的家人,学到了制作冰棒和冰沙的方法,就在京城里租了一个小摊位。
冰沙的制作方法不难,从冰块上挂下一些冰屑,再淋上捣碎的时令果酱,淋上一圈风靡,口感冰凉且香甜爽快,一开业就引来了很多年轻人和孩子们的竞相购买。
冰棒则是奶油与白糖勾兑后冻住的,这也是纯手工,咬一口香醇的奶味混合着甜滋滋的味道,感觉天灵盖都要升华了。
现在民间出现了很多的私人作坊,主要的产业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的一些便民产业,谢琅是没打算插手的。
“粮仓的建设情况如何了?”早朝上,谢琅看着谢琏问道。
谢琏道:“回禀陛下,目前长安,江陵和云城的粮仓都已经建好了,从去年年底,户部就派人将粮食一次运往这三处粮仓,同时唐洲,耀州,燕京,凉州,和姑苏五处的粮仓也都在后期的建设之中。按照陛下的旨意,一旦这六座粮仓全部囤满,可以满足天下百姓五年的温饱,只要不是数年旱涝灾害,大周将不会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况。”
谢琅点点头,“每年户部收取上来的粮食,在保证京城百姓宽裕的情况下,其余的粮食全部秘密送往朝廷粮仓。同时,姚将军也派遣几批人马去各地粮仓驻扎,务必要保证其隐秘和安全性,那将会是我大周天下百姓的命脉。”
谢琏和姚慧芳恭敬领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