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公司本身也就有意进入娱乐市场,所以,跟着lot公司向欧美发展也是可以的。
“确实需要把两边分割开。”
吕秋儿仔细想了想。
“实际上国内动漫相关的工作,并不需要你做很多,多数情况下,你可以专精一两个主题,或者印象曲。”
“你在国内的招牌是很稳的,而且很有名头,而国内动漫目前的情况来说,想要走到国外也很难。”
“我的建议是......如果目前有好的合作机会的话,优先打入外国市场,如果时机上考虑不是很好的话,先把国内市场的东西做了。”
“而且,你现在在国外的风头还是比较盛,但普遍是在圈子里传播,所以,可以先停一段时间,不然,你遇到的阻力可能会很大。”
李少杰闻得此言,点了点头。筚趣阁
目前李少杰在欧美的影响力,确实很大。
但也很尴尬。
音乐圈,尤其是古典音乐圈内。
如雷贯耳。
甚至在一些粉丝心里,如同真神。
可这名气传播的范围,以及这些粉丝......
大部分都是圈内从业者。
注意力肯定是拉满了。
但国外市场的普通粉丝积累不够。
而真正的商业价值是源自于普通粉丝,进军另一个市场最大的阻力反而是圈子里的人。
毕竟,竞争还是再所难免的。
李少杰确实不惧怕竞争。
但同样是办成一件事,能躺着的,我凭什么站着?
没必要。
因为,想要冲击欧美的音乐舞台,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与国内不同。
国内的流行音乐,无论是欣赏者,还是创作者,都过于重视旋律。
不是说重视旋律不好,而是创作者不愿意承担风险,喜欢制作一些按部就班的,符合国内听众习惯的旋律。
时间一久,作品一多。
自然会厌烦。
而且,也正因如此,国内流行音乐,经常性的忽略了很多音乐上的重要东西。
和声,律动,节奏,风格,编曲等等。
放在十几年前。
可能国内的听众尚未听腻常见旋律走向的时候,这些东西不会被注意。
可到了现在,这些地方的欠缺,就影响很大了。
国外的音乐不抄袭吗?不套和弦吗?不玩工厂式生产吗?
也不是。
之所以很多人还是觉得,欧美音乐似乎还是要比国内流行强。
也正是因为这些旋律以外的因素影响。
节奏感,律动,和声。
这些关键的东西,也是会影响悦耳度的。
国内流行音乐,太多千篇一律的节奏型了。
因为有太多歌,旋律不错,却毁在了“土味”节奏型上。
而且,相对来说,欧美音乐更注重在视觉的肢体语言做出变现力,唱法技巧上也存在着会令人感到“新奇”的处理。
流行音乐的特点就是节奏鲜明,演奏方式多样化,音响多变,色彩丰富。
一旦落入千篇一律......
单调的创作模式,单调的作品,自然会形成没荒芜,但已经荒芜的市场。
忽略歌手技巧与歌曲节奏,和声,律动的相结合,忽略了不同风格不同的魅力。
自然而然,就单调了起来。
虽然近些年来欧美音乐也存在同质化的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真的并不严重。
虽然李少杰不愿意承认。
但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
相对来说,欧美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的多元化。
而且,市场的差异性决定了,在欧美,像是爵士,摇滚,蓝调,funk,嘻哈......发展的极佳极好。
而且都有各自刁钻的听众。
相对来说,要难上很多。
而这一点,反观国内,便差了许多。
哪怕是出自于原本民族的特色。
比如中国风,戏腔,民乐,民间小调。
也过于注重旋律的模板,风格完全体现不出来。
似乎,中国风流行音乐,就是五声音阶+二胡笛子古筝,顶天给你来一首唢呐,有的可能还加点似是非是的戏腔。
那么多的乐器,好歹偶尔也换一个扬琴,笙,琵琶啥的吧......
或许一些国内的音乐爱好者提起嘻哈。
从中,我们都可以细分出各自不同的嘻哈风格。
有玩oldschool的,有玩newschool的,有匪帮,有硬核,有陷阱......
与其他音乐结合,亦有类似于爵士说唱这种风格。
各有风格。
但同样是国内的音乐爱好者。
你问他中国风后面细分有什么呢?
多数只能跟你说......戏腔?或者国风VS古风?
再懂一点的或许可以跟你说西北风vs江南小调。
但中国风只有这些?
一百个戏腔里面91个假的,唯独9个真的里面,还有8个是京剧?
越剧,淮剧,评剧,闽剧,黔剧,滇剧,雷剧,锡剧,琼剧,清戏,老腔,昆曲,各地梆子等全国各地三百六十多种戏曲举手表示不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