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件事还请我细细道来……”
一番详尽的解释,大家对“局长去莫斯科现身说法”这件事完全理解,如此一来,谁来担任样枪的押运员,便确定了局长和多布洛夫两人。
巨大的荣誉降临在年轻的多布洛夫身上,千言万语说不尽局长的提拔,不过此事不是把货运到就能完结的,这里面绝对不简单!
因为杨明志当众好好解释了一番,其中的复杂性也令多布洛夫汗颜。
居然很可能和斯大林、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等人面对面,恐怕见到他们就不是殊荣那么简单。
俄国人骨子里对权力强人的态度,即是崇拜也是忌惮。
现在这里还存在什么嫉妒心吗?不!大家用脑子想一想,如果局长指派两三个人前往莫斯科,届时当面给斯大林本人讲解枪械,甚至亲自操作,事情能办好吗?扪心自问,大家就是见了市长乌莫夫都……
不!就是局长刚刚来的那一两天,局长带来了十位顶着蓝帽子的卫兵,大家都对他们颇为忌惮。直到现在,对于设计局由卢布养卡来的内务部队站岗这件事,才渐渐适应。
扪心自问,多布洛夫也知道自己的能耐,若是没有局长亲自陪同,事情非得搞砸,自己落得罪人一个。
它就如同烫手山芋,这块山芋落在了多布洛夫手里,一个办公室的同行只能看着这位年轻人嚷嚷两句“自谋多福”。
选定随行人选是件大事,人选已经确认,杨明志便宣布更重要的事。
介于军列在次日下午发车,在今日必须把所有的样枪和配套子弹准备完毕。整理枪械的事非常重要,会议迅速结束,杨明志直接领着所有人去了仓库,将那些严密保管的样枪统统翻出来。
每一支突击步枪杨明志都亲自检查,所有零件被组装一起,全部叠放在两个木箱中。箱子里还有大量的空间,干草就当做填充物将其塞牢,最后盖上木板封装。
对于班用机枪也是这般操作,只是机枪的枪管更长,它不得不拆下来单独装箱。
再加上空载弹鼓和大量子弹,所有木箱加一起足足有六箱。
仅就货物量而言,它们是很少的,但它们绝对意义非凡。
原来,斯大林因为获悉了突击步枪研发成功这件事,生性有些多疑的他也不太敢相信别列科夫,几乎瞬间创造的新成果。
就是今年,许多武器设计局已经拿出一大推新式兵器,它们层出不穷数量庞大,一个赛得一个创新,奈何试验场测试证明,绝大多数都是些废物点心。
国防委员会当然非常勉励各个设计局的爱国热情,却还是希望他们能拿出真正靠谱的武器装备来。
对于杨明志,斯大林有着复杂的想法,既然新西伯利亚方面发送来大量文件宣传别列科夫的成功,新枪必须迅速拿过来。
关于这件事,斯大林一开始没有意愿让杨明志亲自来的,奈何乌莫夫这里,在和杨明志谈妥后,一个热线电话就达到了莫斯科。
毕竟乌莫夫已经事实上担任了拆分后的新西伯利亚州的州长,他拥有直接和最高领袖通话的权力。
斯大林的一位秘书接待了这份电话,介于内容非常重要,斯大林基本在午餐后获悉了别列科夫决定来莫斯科的消息。
很快的,一份许可令传到了新西伯利亚这里,那是针对杨明志的命令。
虽然杨明志还在仓库里,指挥着自己的部下把武器弹药一件件小心翼翼的装箱,他不清楚的事,因为莫斯科方面下达了命令,他现在不想去莫斯科都不行了。
最后一颗铁钉钉好,六个箱子全被编号,并直接写清内部的物件。
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是货真价实的枪械,撬开木箱,子弹直接往枪膛一塞,瞬间就进入战斗状态。
虽然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趋近于零,杨明志以军人的素养,还是特别重视于样枪的保管。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的哪怕亿分之一的可能性,保管方面偏执一些情有可原。
除却随行的多布洛夫,一位专职的卫兵非常重要。
谁来担任卫兵,杨明志不假思索,人选就是格里申科少尉无疑。
“为什么是我?啊,如果您如此命令,我将忠实的完成任务。”
“不为什么。”杨明志简单的解释,“按照内务部的管理,这批货物必须经过卢比扬卡方面的检查。你虽然是内务部人员,你认定枪械绝对安全,这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贝利亚本人确定它们的合格的,才可能出现在斯大林本人面前。”
程序上确实是如此,内务部的众多责任里,最关键的一项就是保证斯大林的绝对安全,甚至到达了一种偏执的地步。
甚至于一些被斯大林召见的人,首先被内务部,从家庭成分开始审查,最后还要把自己的衣服放一边,穿上内务部发的一套整齐制服,去面见斯大林。
这套操作四周前就发生在杨明志自己身上,他何尝不知道。
内务部是为了绝对安全,操作合理性上毋庸置疑。杨明志当然是无所谓的,他和妻子从腐泥芦苇遍地的沼泽地而来,巴不得第一时间换上新衣,旧衣服就是烧了都无所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