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叠厚实的纸张交到费德洛夫的手里。
“您好好看看吧,这是我分配给你们的任务。”
“就在这里看?真的……真的有些冷。”
杨明志耸耸肩:“那就去办公室看吧。我的工作还很多,我将立刻离开。”
“您……您为何如此着急?也许您还可以再来我的厂里参观指导一下。您知道吗?我已将那些曾生产相关零件的工人集结,或许您可以给他们训话。”
“也好。我们直接去车间吧。”
此时此刻,杨明志自觉自己就是承担工艺师的任务。他其实不想在费德洛夫的831厂多逗留,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是尼古拉耶夫斯基的830厂。
跟那些工人多说一些话也是有好处,照着图纸把一切问题说得透彻了,他们加工之时也不会遇到问题。
那些人参加了突击步枪零件生产杨明志是有印象的,只是他们都是些穿着耐磨损背带裤、蓄着花白胡子的“老大爷”,今日再次见面依旧觉得陌生。但就是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搞机加工大半辈子,按理说一个个都逼近了退休的年纪,如今,他们都是各个军工厂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只要曾在沙皇或是苏联早期的兵工厂任职,哪怕是七十岁高龄,如今都必须服从国家的命令回到工厂,即便是给予年轻的工人口头指导。
杨明志很乐意和这群叔叔辈的人讲解自己的新枪,同样的,在新西伯利亚州发行了几份报纸已经刊登了新枪试验大获成功的新闻,他们有千言万语想要和研发者说。
于是乎,当杨明志提出班用机枪的概念,他们充满了高度兴趣。
当这些工人围绕桌子站着,一双双眼睛盯着被铺展开的图纸,大家的脑海里已经在思考如何将原料加工为需要的形状。
大家的眼神都是敏锐的,一眼就看出,将军所谓的新枪,基本就是在原来枪械的基础上的改造。
“看起来,仅仅是枪管增长了?”费德洛夫不禁问到。
“当然,这样弹头就能获得更强的动能,也能更好的安装两脚架。费德洛夫同志,枪管决定了它的精度,您务必造好它。”
“遵命。”
费德洛夫知晓将军内心的急迫,他要赶在那些人前往莫斯科前,把这款所谓的班用机枪造出来。今日仔细瞧瞧图纸,很显然,自己心里的那仅存的一点担忧荡然无存了。
将军还是老一套意见,班用机枪生产十挺,除却一些小零件,因此合规的枪管和导气管也是十个。
它真的是个小任务,毕竟工厂的主打产品就是莫辛纳甘用的容纳7.62毫米子弹的枪管。
将军对膛线结构又没有额外的意见,所以生产班用机枪,那就按照图纸要求的长度,照着已经下了生产线的枪管切割,最关键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杨明志在和费德洛夫、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经历一番和谐的交涉,一项问题胜利解决。
他谢绝了留下吃午饭的好意,匆匆坐回轿车,下个目标,DP机枪厂。
又是一个新工厂,大量的铣床带来轰鸣,声音交织在一起,使得刚刚进入厂区的杨明志,隔着车窗就能听到那熟悉又陌生的轰鸣。
对于他,这种轰鸣颇为亲切,同样亲切的还有厂长戈巴托夫笑呵呵的表情。
这一次,杨明志亲自开了车门又麻溜下了车,不由对方说话就抢着说:“您一定知晓了我来的目的,来吧,到车后门来,我把图纸交给您。”
“啊!您……”
戈巴托夫迅速拿到了图纸,他已经知晓自己要参与研发一种新式轻机枪,这真的听他充满期待。
就在北风呼啸的户外,戈巴托夫迫不及待的审视图纸,不禁有所怀疑。
“尊敬的将军,您还是让我生产导气杆?”
“是的。您还有别的想法。”
“不,我知道您在研发新式班用机枪。您也知晓,我的工厂正全力以赴生产轻机枪,想必班用机枪也是一款轻机枪吧。我现在只有一个夙愿,您定是画了它的整体构造图,我……我想看看。”
一上来就是直奔主题的关键问题,杨明志一拍脑袋:“好啊,我亲自给您拿。”
当戈巴托夫无视寒风审视整体构造图,杨明志对其接下来的反应丝毫不意外。
用一个词形容戈巴托夫,就是“惊喜”。
为什么不惊喜呢?看了图纸后戈巴托夫立刻明白,这款班用机枪就是一种轻机枪。它真的非常轻,通过估算,就是安装了弹鼓,重量也不到十公斤。
再说,这款枪分明可以和之前实验的突击步枪的弹匣通用。
靶场之上,将军乃至军区司令,都亲自上手开枪。瞧瞧那换弹匣的速度,可比DP机枪装弹盘效率太多。
长久的生产任务,已经把戈巴托夫磨炼成了机枪专家。目前军队特别需要DP机枪,而它的所有弊端也是戈巴托夫门清的。
他对捷格加廖夫的杰作有些改进意见,碍于自己不过是区区一介兵工厂厂长,实在人微言轻。他也想着针对DP机枪的结构自己搞些改进,似乎就是浪费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