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长官,这里是鲶鱼村。昨很多伤病员被送到这里,严重的患者送到了东边的铁匠村。我想我们还有十二公里车程。”/p>
“好吧,我从没想到你们的根据地竟如此广大。”/p>
但仅仅是鲶鱼村就令科夫帕克大为震惊!/p>
他左看右看,分明看到有些建筑居然是石头堆砌的,更有似乎是糊了水泥。这里不是沼泽地吗?不是到处是泥浆吗?这么多建筑材料从何而来?/p>
呵呵,他只是单纯的不知道,游击共和国有型的烧砖作坊和水泥工厂。/p>
很快,科夫帕克有了更震撼的现,他抠了抠耳朵,分明听到的就是火车的汽笛声。/p>
“同志,我知道你们这里有火车,还铺设了铁轨。你们通常用火车运什么?”/p>
“嗯……大概就是硫磺矿石,还有化肥吧。鲶鱼村的南方有个硫磺矿,可能你是知晓的。我们在那里还建了个型化肥厂,就是因为这个工厂,我们能大规模制造武器原料,又能保证马铃薯高产。”/p>
“这……这是真的?”/p>
“当然!这一切,都是我们司令下令兴建的。”司机的褒奖之词越越多,通篇是对杨明志的赞美。/p>
科夫帕克陷入沉默,他不明白,沼泽地本该一穷二白,一个从东方来的中国人,就成了改变的原因。/p>
可能不仅是司令个饶功绩,尤其科夫帕克获悉化肥厂居然有两个作用:生产化肥,生产炸药。/p>
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服斯大林和贝利亚,使得在大战爆先,苏联又加紧兴建了许多化肥厂,兴建的理由即是对硝铵的多重利用。/p>
他知道游击共和国在用化肥和各种渠道获得的tnt制造威力强悍的阿玛托,据这是司令别列科夫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化学教授搞出的杰作?不!恐怕那位教授也是参考了李森科同志的一些理论,甚至那位教授也是李森科学派的拥趸?/p>
也许并非如此,那位别列科夫有真才实学,在任何国家他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p>
既然那个人有如茨能力,何不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倒是跋涉一万公里,去帮着苏联打卫国战争?甚至还加入苏联国籍?莫非就是单纯扬国际主义精神?/p>
想到这些,科夫帕克本以为自己比较理解司令别列科夫是怎样的人,如今反倒更加困惑了。/p>
不知不觉中,司机提醒他铁匠村已经到了。/p>
“啊!终于到了吗?”/p>
“通过这个哨所,我们就进入铁匠村的范围了。”/p>
如今的铁匠村,于此定居或客居的军民高达五万人!红十月和茨冈人两个大队的部队被划了一片地,士兵们搭起大量简易木棚作为暂时营房。/p>
因大量的士兵损失,铁匠村固有的营房大规模空下来。活着的战士们悲痛地整理阵亡战友的遗物,一部分自己保留,一部分交给组织。杨明志对待平民的态度,堪称是整个游击共和国最好的,毕竟“人民子弟兵式思维”构筑了其三观,军队优先照顾平民不是理所当然么?/p>
萨林奇金当然是非常赞誉杨明志的决策,遂空置营房暂时安置起数以万计的平民。/p>
军营做民居是暂时措施,未来沼泽地中会有大量新的定居点建立,直到能让三万余新来的平民舒坦的居住。/p>
关于平民的安排,军饶休整,以及新的大规模土木工程与定居点建设,正是杨明志等人要在八月十日上午展开研讨的。/p>
这类问题可谓当前最棘手的,杨明志决定开会,他不知多快能研究出办法,但效率必须要快。如果今上午能讨论出一些结果,下午就应该着手落实!/p>
参与这次会议的人很多。/p>
萨林奇金/p>
柳得巴廖夫/p>
杨明志/p>
耶夫洛夫/p>
福明/p>
布马日科夫/p>
巴甫洛夫斯基/p>
卡尔马诺夫/p>
科夫帕克/p>
鲁德涅夫/p>
波博斯基/p>
沃曼斯基/p>
卡维茨基/p>
以上十三人,即是当前游击共和**民的主要领导者。/p>
对于这场会议,杨明志准备的不多,当然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并不多。摆在游击共和国面前的问题五花八门,眼下的最大问题莫过于人员安置。/p>
该来的人齐聚到指挥部的大办公室内,这里的环境也被稍稍布置了一下,例如拼凑起的大桌上长期铺设的地图已经换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水缸。/p>
杨明志是最高军衔者,又是会议组织者,他坐在主饶位置上,本着中国饶严肃正襟危坐,有按照苏军的规章,把所有的荣誉勋章佩戴整齐。/p>
在其身后的墙壁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区地图,地图上方,则是马恩列斯的素描画像,战火中千疮百孔的近卫284师的军旗挂在右侧木墙。/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